Page 517 - 201909-邁向公義與卓越-臺灣教育發展危機分析與對策封面-17x23cm-印刷
P. 517

專題研究報告一

                                                                         第七章  高等教育





              (micro level)上,透過校友對評估經驗的反思,明瞭對教學工具的評
              價。其中在就業力部分,Kalfa 和 Taksa 進一步省思而主張大學證明其
              價值的方法之一是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可轉移就業技能,學生被視為客
              戶、課程作為產品、教師作為學習材料的生產者、學位則成為交換工
              作之商品。澳洲學者 Moore 和 Morton(2017)則是針對現今高等教育

              非常強調讓畢業生在專業領域的工作做好準備的發展趨勢進行研究,
              並認為此趨勢的推動主要是受到工商業就畢業生的能力和一般就業力
              進行許多大規模調查。因此,該研究著重畢業生的專業寫作技巧能力,

              藉由與各個專業領域的經理和主管的訪談,形成對高等教育現今「就
              業準備」論辦的新思維。該研究也進一步指出澳洲高等教育就業力議
              題的起源可追溯到 1990 年代早期所發表的兩項主要研究:一是 1992
              年的 Mayer 報告,該報告引領了技職教育中的「能力」(competency)
              運動;以及 1992 年澳洲高等教育委員會公布的「品質達成」(Achieving

              Quality)報告,首次向大學引進了一般技能和屬性的概念。隨著時間
              的推移,就業力便成為用於測量畢業生於職場的成效與品質的重要指
              標。Bhagra 和 Sharma(2018)研究指出在過去的二十年間,青年就業

              力的定義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前良好的學歷足以獲得有益的職業,
              但現今學生需要評估專業領域,並在技術上做好準備,並磨練他們的
              就業技能,以獲得和保留其工作。由於技術創新,企業所需技能已大
              幅改變,軟實力已成為管理階層畢業生在因應競爭環境中重要的就業
              技能。研究也進一步闡釋就業力之意涵轉變:從過去 2002 年澳洲工商

              會所指的就業力代表獲得職業、維持工作和在組織中取得進步以實現
              自身潛力,以及有效地為企業的戰略方向做出貢獻所必需的能力;在
              2011 年轉變從組織角度,認為所有員工的技能和能力共同促進企業可

              持續的競爭優勢。吳淑媛(2014)研究則是透過文獻分析指出,就業
              力是具有一系列技能、知識、職涯了解及個人態度,以使個人更能選
              擇及確保他們能找到滿意的工作並獲得成功。而許多研究發現,就業




                                                   503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