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重點訊息

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 106年獎項暨獎學金
寶佳教育大愛獎
寶佳高職學生技能傑出獎
寶佳經濟弱勢優秀高職學生獎學金
寶佳清寒優秀學生長期培育獎學金
自3月1日起開始接受推薦或報名
頒發要點及推薦表,詳活動報名
立即報名

最新議題最新議題最新議題最新議題最新議題最新議題最新議題最新議題最新議題最新議題最新議題最新議題最新議題最新議題最新議題最新議題

活動消息

邁向公義與卓越-台灣教育發展的危機與對策:流失中的教育公義

邁向公義與卓越-台灣教育發展的危機與對策-民視新聞

「流失中的教育公義」 張建成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院

  教育具有促進社會公平的功能,其中的關鍵,在於提供均等的教育機會,落實教育公義。而均等的教育機會,指的是所有人民都可不受任何主客觀條件影響,而能享有相同機會,接受法定年限之共同基本教育,以及符合個人才情發展的教育。前者蓋與義務教育有關,強調的是有教無類的全民教育旨趣,後者則與分流教育有關,強調的是因材施教的適性揚才精神。
廿世紀下半葉,台灣地區的教育先後經過三次大規模的擴充,分別是1950年前後之普及六年小學教育,1960年代末期之延長九年國民教育,以及1990年代中後期之廣設高中大學,是以迄今為止,即連高等教育的入學機會,都已接近全民化的水準,不可謂不公平。然而,仔細檢討起來,卻可發現台灣教育的發展至少有三個地方,並未體現教育公義的價值,甚至離教育公義的目標愈來愈遠
。 一、經濟弱勢學生教育機會不公
此處所稱的經濟弱勢學生,指的是家庭社經地位不利的較低階層學生,廣義來說,也包括弱勢族群如原住民及新住民子女,以及偏遠地區的小孩。這些學生,從小到大可能都有不成比例的人,缺乏充分機會接受品質較好的教育。 就本研究所發現的事實來看,在幼兒教育階段,由於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數量有限,大約僅佔台灣幼兒園總數的三至四成,供不應求,弱勢兒童不見得爭取得到入學機會,又念不起收費昂貴,但較有特色及口碑的貴族學校,只好將就那些品質缺乏保障的私立幼兒園。
接著的12年國民教育,教育機會的質量較為平均,可是至少仍有兩個關鍵點,對經濟弱勢學生較為不利。一是國中畢業升學時,或許受到傳統士大夫觀念的影響,學生、家長、乃至社會大眾普遍存有「先選擇高中、再考慮高職」的迷思,以致升讀高職者,不僅成績較差,擁有「低收入戶證明」的弱勢學生,大約也在六成上下。 另一是高中(職)畢業升學時,弱勢學生也因各校設定的入學條件限制,不易進入排名較高、出路較好的學校,尤其是參加個人申請或推薦甄試入學的學生,各校的審查機制與項目,通常比較有利家庭社經地位較佳的學生,有礙弱勢學生的公平發展機會。這點可從高等教育階段獲得助學金,或學雜費減免的弱勢學生比率,窺其端倪:整體的趨勢是,私立技專校院的弱勢生比率最高,私立大學校院次高,公立技專及大學校院較低,頂尖大學最低。
二、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此處所稱之教育資源,包括物力及人力資源。至於城鄉一詞,通常指的是官方明定的偏遠地區與一般地區的比較。可是就台灣目前發展的現實狀況來看,符合法定標準的「偏遠地區」,已有法律保障的資源挹注,但有些既非偏遠又非都會的「非山非市」地區,例如雲林、嘉義一帶,中上階段學校的教育設施相對不如都會地區,又無法獲得法定偏遠地區的補助,使得城鄉教育資源的差異益形加劇。 就本研究的實際發現來看,國民中小學階段,城鄉之間主要是教師人力資源分配不均,在質、在量,都有落差。自1990年代中後期以來,台灣中小學師資在多元培育政策與少子女化趨勢的雙重影響下,出現供過於求的過量培育現象,即便如此,偏遠地區仍然長期缺乏合格的中小學師資。不少人眼裡,赴偏遠地區服務猶如畏途,就算到任,也都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只要有機會,無不急忙脫身。偏遠地區因而教師流動情形較為頻繁,找人替補亦較麻煩,長此以往,不僅年輕新進或年資較淺、經驗不足的教師比率較高,代理代課教師比率以及未具合格證件的教師比率,也都較高。上學常換老師,或是老師尚欠磨練,偏遠地區中小學生的學習機會與教育品質,當然大受影響,在必須參與的人生競賽中,很可能就此輸在起跑點。 而在中上教育階段,本研究的發現顯示,城鄉分配不均的,主要是在物力資源方面。例如,在廣設高中大學的改革政策下,教育部為平衡城鄉差距並發展特殊學術領域(如藝術、體育等),規劃每一縣市都有公立大學,而將部分國立大學設於較為「偏遠」的「非山非市」地區,冀其肩負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培養區域人才、振興地方經濟與發展的重任。可是高教資源的分配,包括各類競爭型計畫經費的補助,卻總是比較偏愛那些歷史較久、名望較高、規模較大的都會型大學,對於絕大多數新設的地方型大學來說,照顧程度較低,甚至有時還無視其「規模小」、「收支低」、「位置偏」,所得資源不足以維持一所大學之「基本需求」,影響學生應有的受教權益。以此類推,「非山非市」地區的高中資源,尤其是縣立高級中學或完全中學,也顯然都比不上都會地區的國立高中,同樣影響當地中學生的受教品質。
三、學校環境不利學生適性揚才
學校教育的存在,旨在促進學生敦品勵學、身心健康、以及自我實現。可是本研究發現,台灣的教育從幼兒階段開始,有不少地方偏離了教育的正軌,不利學生適性揚才和全人發展。譬如近年政府大力推動的幼托整合政策,似乎比較偏重福利面,卻相對忽略教育面,托兒照顧的考量,取代了幼兒教育的理念,這對幼兒園裡的小朋友來說,尤其是那些服務品質一般,且未加入「準公共化」的私立幼兒園,許多孩子可能因而錯失某些身心特質發展的關鍵期。
至於國民中小學階段,智育掛帥的升學主義傳統,未因教改而有太大轉變,迄今依然根深蒂固,對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果,造成相當程度的傷害。2018年國中教育會考的成績即顯示,英語、數學、自然等科的成績,待加強的學生人數都超過精熟的人數。而在基本學力不振的同時,學生的品格與道德教育亦出現破口,校園霸凌、幫派、毒品等問題,時有所聞。家長見狀,信心大失,惟恐子女在校書讀不好,還讓人欺負,有人遂起心動念送小孩讀私立學校或實驗教育學校。 此外,中學階段之試探與分化功能,亦未落實。雖然相關法規已有規定,國民中學應依學生能力、性向、興趣、各項測驗結果,以及教師平時之觀察及試探活動紀錄等,輔導學生升學。惟實際執行情形,卻是根據學生考試成績的高低,決定誰進普通高中,誰讀職業學校,國中的觀察輔導和試探功能,形同虛設。進入後期中等教育階段後,幫助學生適性發展的試探與分化機制,依然流於形式,這點可從大專校院退學人數的官方統計,這幾年每年動輒超過9萬人,且「志趣不合」是其主要理由,得到證明。
以上的說明,在在顯示台灣教育不利學生適性揚才、自我實現之處,教育品質有平庸化的跡象,主要原因業如上述,惟教師專業素質有待提升,以及學校行政系統支援乏力,也是必須注意的相關成因。
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台灣教育經過三次結構擴張所布建的公義門牆,可能是先天不良,也可能是後天失調,已出現不少裂縫,不論有教無類或因材施教的機會均等措施,大都涵蓋面不足,甚至空有形式,卻缺乏實質,不利弱勢群體或地區發展,教育公義的精神與價值因而日漸滲漏、流失,形成社會階層再製的危機。
相關新聞報導:
民團評教育3大危機 教部:應以客觀數據評論教改優劣 - 新聞 - Rti 中央廣播電臺
國家發展危機!黃昆輝直指教育三大警訊--- 自由電子報
《社會》「頂大少寒門,私校多弱勢」,教團批我國教育M型化---Yahoo
「頂大少寒門,私校多弱勢」 教團批我國教育M型化---中天快點TV/a>
教育部次長:批評教育政策 要看客觀證據 | 政經大事 | 產業 | 經濟日報
「頂大少寒門,私校多弱勢」 教團批我國教育M型化 - 生活 - 旺報 ...
教育部次長:批評教育政策 要看客觀證據 | 芋傳媒 TaroNewst生活誌 ...
電腦版 | 「頂大少寒門,私校多弱勢」 教團批我國教育M型化 | 生活新聞 | 20191005 | match生活網 ...
教部次長:批評教育政策 要看客觀證據 | 生活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教育部次長:批評教育政策 要看客觀證據 | 中央社 | 新頭殼 Newtalk...
教育部次長:批評教育政策 要看客觀證據....MSN新聞
教育部次長:批評教育政策 要看客觀證據-生活-HiNet生活誌...
教育部次長:批評教育政策 要看客觀證據 | 生活 | 中央社 CNA..
邁向公義與卓越的教育 期望提升國家競爭力---PChome 新聞...
教育部次長:批評教育政策 要看客觀證據-生活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黃昆輝:教育應支持經濟發展 減少學用落差 | 文教新訊 | 文教 | 聯合新聞網...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5日在台北舉辦「2019教育政策研討會」,上百名學者出席...Yahoo新聞
《社會》「頂大少寒門,私校多弱勢」,教團批我國教育M型化_富聯網...
邁向公義與卓越的教育 期望提升國家競爭力-生活新聞-新浪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