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8 - 201909-邁向公義與卓越-臺灣教育發展危機分析與對策封面-17x23cm-印刷
P. 288
專題研究報告二
邁向公義與卓越 ─ 台灣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的問題,例如學生先參加學測,後據以參加申請甄試,而倘若覺得學
測或面試的結果不甚理想,會想再參加指考 / 考試分發,以爭取進入
理想的科系。對於考試的時間安排,主要有幾種看法:
1. 寒假考學測,然後進行特殊選才與繁星推薦,七月初進行考試分發。
2. 學測與分科測驗均安排在七月初,考完後再進行甄選入學、與考試
分發。
此處最大的爭議在於高三下學期的高中教學是否受到影響?學測
是甄選入學、繁星推薦與特殊選才的主要參考依據,因此必須先行辦
理,後續的試務才能順利展開。但普高學生若能以學測成績,透過甄
試申請入學,則高三下課程的學習與表現已經無關於其錄取大學與否,
多數將較無心再專心於課業,而忙於準備大學個人申請之備審資料,
相關辦法卻讓高中無法約束學生到校上課,致使高中教育之學習不完
整。而若普高學生於學測表現不佳,想透過指考來爭取進入理想的大
學科系,則高三下則全力衝刺七月份的指考考試,因此,也無暇在高
三修習各類探索與深化的課程。高中教育究係是兩年、兩年半或三年
的教育規劃呢?此外,既然高三學習的完整性不足,則普高學生的學
力是否受到影響?進入大學之後的表現,是否也因而降低呢?
反之,若學測移至高三下課程結束後再舉行,學生應該會聚焦於
學測與指考 / 分科測驗,應能促使學生專心於升學的各項準備。但如
此一來,所有的試務工作,包括考試、面試、分發等工作,均要在七
月前後完成,多數大學則表示有其行政作業上的困難。此外,若等學
測與分科測驗都考完,大學可以有兩種成績可以參考,則會不會就不
看學習檔案?因而重回以筆試為主的大學入學制度?
(五)學習歷程的採計呈現對質性資料公平性的質疑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