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9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449
     2
      0
      2       新世代·新需求: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
      0
      研討會論文集
              非認知部分的表現,例如態度、價值等,也是重要的面向,我們需要
              的人才面向甚廣,也不限於科技類。人才最後的判準在於其能夠發揮
              多少影響力,如果引進或培育大量優秀人員,卻因環境或社會無法產
              生實質效益或影響,這樣的人員難以稱為人才。優秀人員的爭取需要
              有良善的配套措施,以使人才能夠發揮實效。
                   高等教育是人才的重要樞紐,不論是在培才或是攬才,都是重要
              的火車頭,但是高等教育要扮演好這項角色,必須本身具備良好的品
              質,是以大學必須能體會到自身所扮演的社會責任,不能自外於國家
              社會的發展,善用所享有的學術自主性,培育未來社會所需要(而非
              僅是自己研究所需要)的人才,展現高等教育機構的績效責任,並願
              意維持一定的透明度,接受大眾檢視,確保辦學的品質。
                   認為有好大學(好排名)就會有好的人才培育,是一個錯誤的認
              知。排名比的較多是研究成果、教授素質、主觀評價等,人才培育則
              與課程與教學設計、學習環境關係較大。台灣的大學爭排名,產生的
              後果是學校間搶教授、搶學生、搶資源,競爭雖然帶來個別人士或個
              別機構生產力的提升,但就台灣整體而言,較多是人才的移位,而不
              是人才的培育。大學如果關心人才培育,對自己的課程與教學就會謹
              慎規劃與辦理,也會關心與中小學的連結,深刻反省自身是否為台灣
              中小學教育問題的根源,很可惜,這部分的反思並不多。
                   海外人才的招募,則必須要有清楚的目標與規範,而非僅以數量
              考量,招募海外人才且使其發揮影響力,要克服的問題更多,準備工
              作就更不可少。海外人才的加入,如果能為本國育才,帶動本國創新
              發展,當然很好,如果反而造成本國人才就業或升遷不易,或與國內
              學術及產業脫節,恐引發反效果,賠了夫人又折兵。
                                                  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