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台灣教育危機報告書
P. 15

台灣教育危機報告書
            20.14%。兩相對比之下,基本學力待加強的人數比率,按常態分配來

            看,其實不低,尤其是英語科,不但待加強的人數超過精熟的人數,
            基礎能力等級的學生,也不到半數,這對全球化、國際化的教育來說,
            恐非好事。另有數學、自然兩科,也是待加強的人數超過精熟的人數,
            只是通過基礎能力等級的學生,數學科剛好過半,自然科不及三分之

            二。這樣 M 型或雙峰型的學力分布情形,顯示學生的能力尚有進一步
            提升的餘地。
                 再以每三年舉辦一次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簡稱 PISA)予以對照,該計畫的評量

            對象為 15 歲學生,評量內容涵蓋閱讀、數學和科學三個領域的基本素
            養程度。台灣 2006 年加入該計畫,之後,歷次成績都以數學分數最高,
            科學次之,閱讀列第三。2012 年時,各領域成績都比之前提升,但到
            了 2015 年,除了科學外,數學和閱讀的得分都較 2012 年退步,特別

            是閱讀成績。如果以 20 個百分等級作為組距,將學生成績按百分等級
            高低分成五組,他們的閱讀成績是五個組一起往下降。另除了高分群
            的兩組之外,剩餘中低分的三組成績,甚至低於 2006 年台灣首次參加
            PISA 的水準。參與這類國際評比的成績,我國的整體表現雖然不惡,

            較諸同級以上國家並無遜色,但高低分的落差懸殊,顯示相當數量的
            學生需要更多的關注與扶助。再者,除成績退步之外,在 PISA 的調查
            中,台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均有待改善。

            2. 升學主義不利全人發展

                 1990 年代以來,教改的目的之一,是從人本主義出發,追求教育

            人權,所以要鬆綁一切束縛,破除升學主義佈下的智育迷思,期望帶
            好每個孩子,讓他們快樂學習、成長。可惜難以逆料的是,教改所要
            對抗的教育傳統,幾乎成了民間信仰,根深蒂固,難以撼搖。關於這
            點,可從全以升學率傲人的私立中學國中部,以及更為熟練填鴨教學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