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2018年教育政策與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結論與建議
P. 15

2018 教育政策與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結論與建議
                 2018 I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Poli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教育有一個理想:提供所有學生均等的教育機會,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發

                 展。就經濟的觀點言,也是期待每個勞動力都能發揮最大潛力,而潛力發揮的
                 程度則與就業前的準備教育和職業生涯的「再學習」息息相關。但實際上,我

                 們現行的教育仍有許多未臻理想之處。例如弱勢者教育方面,我國推展身心障

                 礙教育雖已多年,亦有相當不錯的成績,但對於經濟弱勢與文化弱勢學生的協
                 助仍相當有限,相對減少他們學習與發展的機會。又如教學方面,每個學生各

                 有不同的能力、性向及興趣,但我們採用相同的課程、教材、教法和考試評量
                 方式,無法「因材施教」,未能落實「多元化教育」,怎能激發學生的個別潛能?

                 此外,教育有一個重要功能:促進社會階級流動,但目前低社經地位家庭的子

                 女就讀資源較豐富,學費較低廉的公立大學比率反而偏低,可謂「頂大少寒門,
                 私校多弱勢」,對其學習成長與發展較為不利,也可能間接影響其向上社會流

                 動的機會。以上三種狀況,都有礙學生個人發展,同時也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基於社會公平正義原則,我們也認為必須面對解決。
                      當前台灣教育現存的問題頗多,限於時間,僅能擇其要者,略作析述。除

                 此之外,我們另列舉兩項教育課題,簡述如下:一、教育除良好的制度與政策外,

                 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更是培養人才的關鍵因素,必須因應時代與環
                 境改變,適時推動革新。二、教育尚具有許多「非市場性」的效益,其中又以「提

                 升公民素質」,對我國現階段發展,最為最要。我們必須澈底改造國民教育,
                 以培育具有民主素養、法治精神、科學態度、職業觀念及休閒習慣的優質「現

                 代社會公民」為目標。



                                                   二、策略突破


                      過去,我國教育曾為經濟培育所需的豐沛人力,促進產業加速發展,成為

                 創造「臺灣經濟奇蹟」的關鍵因素之一。現在,我們的教育有無可能再次扮演
                 經濟發展的推手?又如何再度發揮促進經濟繁榮與社會進步的力量?我們要先

                 分析這兩者的時空背景,以比較前後不同社經發展階段教育所肩負的任務:當

                 年,我國剛從農業轉型,積極推展勞力密集工業;而政府釐訂經濟建設計畫,
                 推估人力需求,訂定教育與訓練培育人才的計畫;教育以培養技術要求水準較

                 低、較簡單的基礎勞動力為主。然而,今天教育所要培養的,則是技術水準較高、

                 較複雜,且能因應科技快速發展而不斷再學習的技術人力;加以政府又不重視




        12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