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2018年教育政策與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結論與建議
P. 34
繁榮與進步:教育的力量
Prosperity and Progress : The Power of Education
伍、總 結
這次國際研討會藉由美國與韓國經濟學教授闢述教育與經濟連結的概念與
策略,日本與新加坡教育學者提供其國家致力建構教育政策與經濟發展連結的
機制,培育產業所需人力,促進經濟成長的經驗;再經過國內產官學界代表與
四位外國學者共同討論,交換意見,讓我們更深切體認,台灣當前教育所面臨
的挑戰,不僅是長年累積的問題亟待解決,同時也必須面對「資訊和通訊技術」
(ICTs)與「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的衝擊而進行調整改革。
Dr. Goh Chor Boon 在「圓桌論壇」特別提供新加坡解決人力問題的經驗,
強調其教育與經濟政策具關連性。新加坡國家發展是有計畫性的,國家未來需
要那些人才,學校需要培育多少各類人才,由政府規劃後,再由教育部與大學
研商,作為釐訂教育政策與決定各科系招生之依據。其實,我國在二十世紀下
半葉,曾採取相同的計畫經濟與人力規劃策略,也曾創造國人引以為傲的「台
灣經濟奇蹟」,與新加坡、韓國及香港並稱「亞洲四小龍」。不過,我國在
2000 年後,即揚棄經建計畫與人力規劃,且採取高等教育急速擴張政策,以致
人力供需問題日趨嚴重;及至今日,連政府擬推動「5+2 產業創新計畫」,竟陷
於「缺才、缺工」之困境,影響經濟發展甚大,此恐亦為我國與新加坡近二十
年經濟發展明顯落差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本次研討會特別提出:「基於國
家發展需要,現階段應特別加強教育與經濟的連結,建構新教育體系」之建言。
至於我國教育因循延宕,久懸未決如人力「供需失調」、「學用落差」及
「技職教育定位」等問題,雖困擾國人已久,但絕非不能解決之難題。事實上,
這些問題,有不少國家已經歷過,且其採行的因應措施亦經證實頗具成效,例
如德國採行的「產學合作」措施,對縮短「學用落差」成效顯著,而為他國競
相仿效。我國也曾引進若干措施,惜以未澈底落實,以致成效不彰。又如新加
坡致力改變學生和家長輕視技職學校的態度,提升技職教育的社會地位,歷經
四十年,終獲具體成效,也值得借鏡。此亦顯示教育問題之解決,非不能也,
實未盡力耳。因此,本次研討會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若干解決之道。
產經結構與科技發展改變迅速,如何因應變革成為教育面對的最大挑戰。
四位外國學者無論在演講或討論時,皆一再強調因應 AI 和 ICTs 發展的衝擊,
教育必須改變傳統的「標準化集體教育方式」,進行教學改革,以培養批判性
思考、創造力、合作能力與溝通能力的勞動力,尤其必須積極培養跨領域與創
新人才。同時,也要建構「終身學習」的觀念與制度,使產業與科技人力能與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