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107年報05電子
P. 25
作基礎知能不足,入學後造成志趣 的補充管道。
不合,另外,高職端注重升學率以
(四)結論與建議
及証照通過率,弱化實作課程與工
有關臺灣當前產業缺工問題,
作基礎技能培養,直接影響專業工
建議由國發會召集教育部、經濟部
作技術能力養成,造成畢業就業學
和勞動部進行資源整合以及政策擘
用落差。
劃,缺工癥結縱然盤根錯節,透過
(3)實作評量政策如能順利推動,
研究發現,將問題作有系統的梳理
可培育產業所需技術實務人才,故
剖析可以得知,產業技術人才的教
應在政策推動初期降低推動難度,
育改革是首要之務。建議透過政策
以抽測代表普測,並提早施測時
補助的產業專班應著重在高產值、
程,及早導正實作教學方向。
3. 人才培育 高發展以及低員工流動率的產業合
(1)近六年教育部與勞動部補助 作技術人力培育,並區分產業技術
產業專班,開辦領域過度集中在商 層次,規劃中等及高等教育人才培
管文創及民生領域,占比近五成, 育計畫,並積極追蹤及公告產業合
中等教育高中職學生即使參與產學 作辦理成效。
專班培育,仍有近六成學生升學, 產業因應產業技術快速變化及
高等教育技專校院學生參與產業專 革新,應積極主動建立人才培育與
班可提升就業率,但企業留任率不 培訓機制,提供優良的就業環境與
佳。 勞動條件來吸引優秀的技術人才,
(2)高等教育與中等教育開辦的產 減少青壯優秀人才向海外流動,並
業專班無法明顯區分受訓的技術層 正視產業員工勞動流動問題,列為
次高低,可能造成高等教育勞動力 公司治理社會責任指標,同時針對
低度運用的狀況。 嚴重缺工產業協助引導產業升級,
(3)當前高中職及技專校院工業類 改善勞動條件並高調表揚指標企
學生數不足,缺工技術人才培育應 業。另外,經濟部應主動協同各產
以產業為主,學校與政府為輔,共 業公協會建立產學人才培育合作機
同承擔,產業投入人才培育應視之 制以及專職單位,整合產業人才技
為社會責任,不應看成廉價勞動力 術訓練及改善措施,與旗下會員廠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