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1 - 私立大專校院轉型與退場之
P. 271
專題研究報告四
私立大專校院轉型與退場之政策問題及解決策略研究
公共性,認為所謂公共性就是不能調漲學費,其實這是誤解公共性的
意涵。到底什麼是公共性?有幾個關鍵要素,第一是要有健全的董事
會,但現在大部分私立學校不是這樣;另一個是要有好的遴選校長機
制,但董事會常選自己人。如果董事會和校長遴選機制都健全的話,
這所私校就具備公共性,不是只有學費這種觀點,私校公共性重點應
該是在這裡,社會應有所了解(B4)。
釐清公共性意涵以免失焦:公共性是教育部很關注的議題,高教
深耕計畫指標其中重點之一就是要提高公共性。現一般大專校院的共
同績效指標增列「提升原住民學生輔導成效」及「落實辦學公共性責
任」,評估公共性責任的指標有四個,分別是私立學校治理、學生校
務參與、教師權益保障、校務資訊公開四大面向;由此可知,公共性
是現在大學治理以及私校退場轉型機制中很重要的一個焦點,若不能
有效釐清公共性的話,可能會導致失焦(16F10)。
(六)建立私校「自養」自救機制
以私校來說,退場條例的步調要快,少子化之後教師薪水已經不
能僅靠學生學費來支應,但學校不是營利單位,若不靠學費的話就要
開拓其他經費來源,某私立大學正在規劃建構一種「教育自養平臺」,
就是類似某種基金會,但不是牟利,而是某種教育的平臺,未來社會
也許會有這樣的需求(A5)。該校校長舉出自己學校為例:
以中小企業數位轉型的需求為例,如果依靠顧問公司設計甚
為昂貴,若由學校來承接,以基金會模式並透過教育平臺來
推動,不是為自己牟利,而是為社會服務,公共性就突顯出
來了;又如各校歷經教學卓越和高教深耕等競爭型計畫,應
可累積大學的價值,且以可複製、可推廣的方式,讓這些價
值可以往外擴散,學校就能夠「自養」,這是本校未來優先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