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2019年報
P. 102
活動報導剪輯
為:「天龍國怎麼可能有弱勢?」實 王麗雲表示,許多教育經濟學者
際上都會區物價高,有些人家境不到 指出:「越早花的一塊錢,回報率越
貧窮,但和同學相比就有「相對剝奪 高。」孩子小時就給予學前認知與非
感」,只好拚命打工賺錢。加上生活 認知能力培育,效果絕對大於畢業後
壓力大、社區誘惑多,往往形成弱勢 去職業訓練、矯正處理。因此在協助
扶助的暗角。 弱勢學生的優先順序上,中小學更為
另外,學校間的「西瓜效應」 重要,因為早期的不利,常會一路影
也很常見,優勢學生集中到市區,弱 響到未來的升學和就業。
勢學生集中留在都會邊陲區的學校。 (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
王麗雲研究時訪談許多第一線教育人
員,發現許多學校平均一名教師要照
顧 2、3 個弱勢學生,有人大嘆:「弱
勢太多,只能一年挑 2 人出來救。」
顯見教師強烈的無力感。
台北市實踐國中校長廖純英表
示,在都會區生活很辛苦,一碗飯在
鄉下是新台幣 40 元,在台北可能要
80 元。學校有約 5% 的孩子,必須
回家煮飯照顧弟弟妹妹、幫家裡賣東
西,甚至有些要照顧爺奶,生活非常
辛苦。她也提到,很多扶助經費,都
需要家長簽名領取,往往都被拿去作
為生計補助,但對學習不力沒有實質
幫助。
基隆市八斗高中校長黃致誠表
示,「非山非市」的邊陲型學校,隱
形弱勢最多,他有許多學生家境貧
窮,但家裡有房子,不符合相關弱勢
條件。學校每學期都要努力募到新台
幣 20 萬元,幫助這些學生的三餐、
輔導費、交通費,形成行政上的沉重
負擔。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