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台灣教育危機報告書
P. 34

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


            入學制度的公義效果,審視其能否兼顧學生的基本能力及多元表現,

            在不違反公平性的原則下,彈性運用各種特殊選才方式,使適性揚才
            之理想充分體現,莫讓學生的升學過程成為家庭社經地位的「軍備競
            賽」。


            二、提升教育品質


                 教育必須追求卓越、提升品質,才能永續發展。台灣教育的品質

            趨向平庸化,已是明顯的跡象,故須切實檢討學校教育相關的制度與
            運作,並作必要且有效的改善。現階段,可優先考量下列對策:提升
            中小學師資專業素質、落實中小學適性教學與輔導、重新定位技職教
            育的任務與功能、貫徹執行大學退場機制。


            (一)提升中小學師資專業素質


                 良師興國。學校師資素質的良窳,不僅決定學校教育的品質,也
            影響國家的興衰。因此,培養「好老師」乃教育發展的首要工作。目
            前台灣師資培育的「開放」與「儲備」政策,不僅師資數量的擴充已
            呈現供過於求的現象,在品質方面似也不如從前。蓋「好老師」的養
            成,既要在職前教育階段打好基礎,更要在在職服務之後有持續性和

            系統性的專業成長。因此,提升學校教師專業素質的對策,必須兼顧
            教師的職前教育與在職教育兩方面。以下是具體的建議 :

            1. 擴大獎助規模,吸引優秀學生進入師培體系

                 高中畢業生之選擇大學校系,固與個人性向與興趣有關,但也會

            考慮就學時的經濟成本,以及畢業後的生涯發展機會。依目前的師培
            制度,大學生選擇師培相關學系,既無額外的獎助誘因,復因中小學
            師資已供過於求,畢業後謀取中小學校教職也無把握,所以不易吸引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