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台灣教育危機報告書
P. 11

台灣教育危機報告書
            艱辛,成果自然備受折損,與都會或一般地區有段落差。此一城鄉教

            師質量不均的問題,存在已久,過去如此,1994 年開放多元師資培育
            管道迄今猶然,對於偏遠弱勢學生之學習機會與品質,影響甚鉅。

            3. 多元入學不利弱勢學生

                 其次,台灣目前的升學制度,從國中升高中,到高中升大學,都
            以多元入學制度取代原先的聯考聯招或統一入學考試。姑且不論升學

            制度或校外考試如何影響前一級學校的課程、教學與評量,以及教師
            的專業發展及學生的自主學習,學校教育的運作,理應提供多元的機
            會與進路,引導學生開發潛能,適性發展。可是目前高中職以及大學
            校院之多元入學制度,除了還是重度依賴紙筆測驗的考試成績,使得

            學生多少都得花錢參加補習之外,其申請入學或推薦入學之審查機制,
            不但缺乏一套客觀的評比模組,也過多採計了受到家庭背景加持的學
            習活動和表現,因而比較有利於社經地位較佳的家庭及其子女。是以
            多元入學制度,常常予人「多錢入學」之譏,有礙社經地位較差學生

            的公平發展機會。

            4. 高職學生弱勢較多形成階層再製

                 再者,中小學學生、家長、教師及社會民眾,在面對升學抉擇時,
            普遍存在「先普通中學、後職業學校」的士大夫迷思。例如,「青少
            年個人生活學業評量」長期追蹤調查顯示,1998 年臺北地區家長期望

            國三子女升高中者(含出國唸書)最高,占 66.2%,期望自己小孩升
            高職者占 10.8%,升五專者占 6.2%;而國三學生對自己的期望排序也
            差不多,他們期望升高中者(含出國唸書)最高,占 61%,依次是升

            高職者占 17.5%,升五專者占 9.6%。這樣的心思,也反映在學生的入
            學報到率上,以 2018 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之報到率來看,公立高
            中最高,為 93.08%,依序是公立高職 85.67%、私立高中 77.4%、私立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