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2019年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大愛獎
P. 33
能「對症下藥」。我不喜歡把上課不時到處走動的孩子,固定在位
置上;也不喜歡把發怒攻擊他人的孩子,直接帶入注意力集中室,
因為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且同時錯失了讓孩子學會遵守規範和正
確表達憤怒的機會。雖然常常為了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輾轉難眠,
方法一個試過一個,需要不停的和他人溝通又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
看見成效,但找出有效策略教導孩子後,孩子才有可能畢業後有去
處,畢竟沒有社福機構或是職場能夠接受連老師跟家長都無法處理
的孩子啊 !
3. 換位思考,同理家長的同時也要給予勇氣和支持
曾經有位家長對我說「你這麼年輕,又沒生過小孩,怎麼知道
我們的辛苦 !」,對我而言真是當頭棒喝,自認為因為體恤家長的
焦慮,所以想了非常多策略,希望家長一起執行和努力,卻忘了考
量家長的壓力和早已形成的無助感,經過這些年的累積,漸漸明白,
同理是不夠的,必須真的換位思考,把自己放進家長所處的困境,
才能真正體會同時要面對公婆壓力、經濟壓力和其他子女不諒解的
狀況下,還有多少能量能夠與老師合作。將這些因素納入思考後,
才能真正提出可行的策略和建議,親師關係也才會更緊密,進而共
創孩子的無限可能。另外,我曾對著ㄧ位母親說「你已經付出 18 年
了,一個人有多少個 18 年,真的足夠了,就算是對孩子的愧疚,你
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足以彌補了,讓他到住宿機構,你一樣假日會
把他接回來,讓他過他的人生,你也過自己的人生吧 !」,這位母
親聽完哭得不能自已,頻頻跟我道謝,因為沒有人告訴過他,真的
做得很好了,也該有自己的未來了。即使身旁的人都知道,這個孩
子未來終究要去住宿機構,依然有人說他很殘忍,現在就要送他去,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