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黃昆輝教授基金會補助研究計畫_高教不平等_結案報告
P. 125

的成效不佳。


                       (G3S9)我覺得可以去問每個同學,就是應該政府給他這些錢之外,
                       他可能要再額外去工作的時數要多長。因為有一些可能就是覺得錢對
                       他都不太夠,那他就要再額外多,就是跟同學要求他 40 個小時以上這

                       樣,然後可能就會對他的課業造成影響,就是他評估他的那個,就是
                       他的工讀部分影響到他的課業。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去家訪,就
                       是可能你要去問一下那個,就是私底下問一下那個同學的狀況,才比
                       較好評估。(9_20181019)


                        至於能否達成更長遠的階級翻轉、脫貧的目標,尌需要更為長期的追
                   蹤,以了解方案辦理的成效。


                       (G1P2)剛剛講的是正確的,像加州大學去作調查,他們其實幫助很
                       多階級移動,有些人可能沒辦法進到這種學校,他們幫助弱勢學生進
                       到學校之後,這些學生成就到 MBA,他們找到很好的工作,幫助整個
                       家庭,他就沒有貧窮的問題。所以根本性的問題是要追蹤到就業之後,

                       回到家庭面他的收入有沒有大幅度提升,那至於改變到家庭的經濟,
                       整個就脫貧掉了。就是不會再貧窮複製第二代,這是最重要的根嘛。
                       所以大學的使命就是在這個地方做階級流動,脫貧,最後就是說這些
                       人是不是有善的循環就很難,他已經功成名就之後會不會捐善款到學

                       校去,那這也是我們要長期追蹤的資料。這些得到學校救助的人,會
                       不會發揮他的愛心救助更多的人,那如果是這樣,政府的補助或是學
                       校的募款就有達到他的效果,那如果沒有就僅止於家庭的改善,他不
                       會再去救助別人,態度上是我好就好,沒辦法進入共善的社會。所以

                       這個指標到底要追多遠。(5_20180914)

















                                                           120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