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2018年教育政策與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結論與建議
P. 27

2018 教育政策與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結論與建議
                 2018 I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Poli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利的結果。

                          3. 會中,與會者一再提及產業界應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加強產學
                             合作。美國學者 Dr. George Psacharopoulos 則強調必須找到學校和

                             企業的關聯與誘因,才是重點。

                          4. 學者呼籲從法規面、制度面、技能標準與職能機制的角度,建構「產
                             學研合作培育人才新機制」。因此,必須先檢討台灣產業人才培育相

                             關法源,制訂技能標準體系之法源。

                      當前,人類更進一步邁入資訊和通訊技術 (ICTs)  與人工智慧 (AI)  的新
                 時代,需要新型態的技能。未來勞工需要具備的不只是一般的技術能力,必須

                 具備更廣泛的能力。韓國學者 Dr.Jong-Wha  Lee 特別強調必須培養一些無法輕

                 易為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取代的能力,包括被稱為 4Cs 的批判性思考、創造力、
                 合作能力與溝通能力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ity,  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cation)。這些都將增加學校培養人力的困難度,而這些能力的培養也
                 更須仰賴「產學合作」。

                      另以目前政府推動的「5+2 產業創新計畫」為例,這些計畫包括智慧機械、

                 亞洲 ‧ 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加上新農業和循環經濟,除了
                 亟需培育相關領域的科技人力外,尤其特別需要培養「跨領域」和「創新」人才。

                 這些人才是推動落實「產業創新計畫」的關鍵性人力,也是國內欠缺的人才,
                 如若僅仰賴當前學校傳統的教育方式,將更難以培養此類關鍵性人才。




                 ( 二 ) 改革傳統教育方式與提倡「終身學習」
                          1. 因應 ICTs 和 AI 的發展,數位經濟帶來產業改革,新科技提高製造部

                             門生產力,也就是所謂「工業 4.0」,日本和新加坡都積極投資勞動

                             力的教育,一方面改革傳統的教育方式,另方面倡導「終身學習」。
                             以新加坡為例,Goh  Chor  Boon 博士指出,該國為了維持以創新和數

                             位化為基礎的經濟,教育體系放棄了「標準化的集體教育方式」,學

                             校努力將教學和學習「客制化」,以協助學生發揮潛力。新加坡推動
                             「思考課程」(thinking  curriculum),作為現階段教育的核心,其

                             課程多半具有跨領域性質,橫切許多教學科目,以達成培養學生解決
                             問題、作決定、從事批判性與創造性思考等目標。在教學方法上,採

                             取探詢式教學與學習,以提出問題、疑點、情境開始,讓學生學習如

                             何思考問題,如何以批判角度評價情況,也就是教導學生如何自行學



        24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