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2018年教育政策與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結論與建議
P. 24

繁榮與進步:教育的力量
                                                    Prosperity and Progress : The Power of Education





                 類別等項目上,大都缺乏統合與一致,嚴謹度與學術依據亦有不足,問卷調查

                 品質與樣本數量不夠,推估過程與文獻探討難以對照,不僅難以作為政策推動
                 之依據,其與教育及經濟政策之間的聯結有限。

                      目前政府人力供需估計的嚴謹度與調查規模,皆與國際標準有相當距離,

                 原因之一是產業人力供需調查係依法行政,主辦機關受限於制度設計使然:首
                 先,公務單位雖專責特定產業主題,承辦人員可能因職務調任或逐年升遷,無

                 法長年專注同一議題;其次,公務機關人力有限,人力供需研究大多編列預算

                 並依政府採購相關法規委外研究,使得執行單位、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都不穩
                 定,限縮研究成果指引政策的成效;第三,國外人力供需推估,已開始引進行

                 政資料作為政策研擬依據,但國內產、官、學、研各界對於行政資料的認識尚

                 在起步階段,未能在政策研擬上具體應用。

                 (四)各產業人力供需的預測需有明確的工資結構資料

                      「工資停滯」無法帶給人力資本正常報酬。經濟發展若是受阻,直接影響

                 工資成長停滯,人力資本的邊際報酬無法反映邊際生產力。換言之,工資結構
                 變化可用以觀察人力資本是否有效運用。我國多年來只能說明工資平均趨勢,

                 對工資結構無明確理解,此一現象主要受限資料本身對工資結構變化的掌握有

                 限,以致不易提供教育與經濟政策間有效搭配的建議。
                      對此現象難以指出問題癥結且提出建設性政策之原因可能來自:第一、現

                 階段勞動政策主管部門觀察薪資變化的兩個主要調查,分別是勞動部的職業類
                 別薪資調查及主計總處的受雇員工動向調查,二者皆為以雇主為訪查對象的廠

                 商層級資料,問項設計缺乏個別受雇人員詳細資料,無從計算個人工資分布;

                 第二、工資的抽樣調查樣本數不足,無法支應精細的工資分配研究所需,影響
                 各行職業別進行產業政策分析。

                      工資結構並非平均工資可完整涵蓋說明,勞動政策與產業政策缺乏從工資

                 的角度加以觀察,就難以探討各產業別人力供需的落差,不易由此提供教育政
                 策和經濟政策的方向指引。




                                                         建  議



                 (一)成立「人力規劃委員會」,協調規劃經濟發展人力供需

                      人力的供需應預先評估、妥為規劃,以積極回應經濟發展所需,避免屆時




                                                                                                                   21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