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5 - 201909-邁向公義與卓越-臺灣教育發展危機分析與對策封面-17x23cm-印刷
P. 565

專題研究報告一

                                                                             第八章  結論





              於奔命,教師無所適從,而家長則是怨聲不絕、信心盡失。揆其原因,
              是我們的教育改革缺乏健全的機制,沒有嚴謹的決策過程。隨興、媚
              俗、追流行,缺乏問題分析,也沒有成效評估,故人存政舉,人亡政息。
              改進之道應從決策過程著手。
                   蓋任何教育政策的制訂,不宜閉門造車,空口說白話的紙上談兵,

              主觀論斷,於事無補。往後必須尊重專業,講求客觀證據,透過有系
              統的實徵研究,蒐集、整理事實或經驗資料,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做幾分事,穩紮穩打,循環修正,漸底於成。

                   再者,任何教育政策的制訂,不宜僅就教育本身而論教育,因為
              教育不是單獨存於社會真空的狀態下,故須對教育體系內外的社會環
              境、社會結構、以及社會變遷,保持較高的敏覺度。譬如,台灣 1990
              年代大力推動標榜民主、自由、人權的教育改革時,一方面輕忽了少
              子女化、低端經濟興起、貧富差距拉大、高學歷高失業等國內社經發

              展趨勢的衝擊;另方面也輕忽了知識經濟和數位科技的應用,如雲端
              運算、人工智慧、金融科技、物聯網等全球新興產業趨勢的挑戰。在
              這樣的狀況下,教育的「人才培育」成效,能否與時俱進,既在貧富

              落差之間,符合公平、公義原則,復在產業創新之交,達成優質、卓
              越指標,均須慎思。
                   據此,本研究強烈建議,必須健全教育改革的機制,讓教改的決
              策透過嚴謹的程序來規劃制定,讓教改的政策透過系統化的組織來執
              行落實。本諸教育實驗三法的精神及規範,教育改革必須以教育實驗

              為基礎,透過問題分析、對策研議、專業共識、社會支持等程序,然
              後進行實驗,並依據實驗結果修訂政策。唯有如此程序與機制的教育
              改革,才能獲得社會大眾的信任。











                                                   551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567   568   569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