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6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396

專題研究報告一

                                                     第三篇 厚植國際化趨勢下的國家競爭力





              大學之外,也提供政府預算補助弱勢學生,並鼓勵大學擴大對弱勢學
              生的支助,也就是希望在追求卓越與平等間取得平衡,我國高教經費
              公、私部門各佔生產毛額 0.7%,似可成為兩種意識型態拉扯的證明。
              至於未來政策的走向,有待尋求更大的共識。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為了追求卓越,我們需要有幾所具

              國際競爭力的研究型大學,給予充足的經費和自主空間,讓有學術科
              技性向的學生可以充分發展,以培育高端人才,提高國家競爭力。
                   我們也需要一類與產業完全結合的「產業型大學」,這類型大學,

              吸收操作能力強的學生,教學偏重實務。在辦理方式上,則翻轉思維,
              設置科系和課程以產業為主,打破目前學年、學分限制、2 學期制、師
              資條件等規定,徹底解決學用落差,不但使具備這種性向的學生能充
              分發展,也提供產業界充沛技術人才。
                   我們需要的教學型大學,在幾乎人人上大學的狀況之下,要為各

              種不同性向與能力的學生,提供合適的教學環境與內容,使人人都能
              成功學習。對弱勢的學生要大力支持,使安心學習,以兼顧個人的追
              求卓越與社會的平等。


                                             參考文獻


              王麗雲(譯)2002。意識型態與課程。(原作者 Michael W. Apple)台北市:
                   桂冠圖書。
              古明芳(2008)。大學分類強化台灣高教競爭力。中大校訊,166。取自
                   http://sec.ncu.edu.tw/ncunews/166/develop_101.html
              呂木琳(2009)。論大學法人化。大學法人化。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出版
                   中心。
              呂木琳、張國保、胡茹萍、蘇意晴(2019)。技術職業教育。邁向公義與卓越 -
                   台灣教育的問題與對策。台北市: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
              杜紫宸(2020 年 7 月 27 日)20 年教改最大失敗,他曝徹底催毀技職教育。





                                                   395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