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4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394

專題研究報告一

                                                     第三篇 厚植國際化趨勢下的國家競爭力





              上似也需要監督,例如在招生方面,不可以因為學生種族、階級、宗
              教及性別不同而在入學標準上有所差異,這樣可以防止不公平的現像
              產生。因此教育主管當局可以訂定招生規範加以監督。教育品質方面,
              也可以透過評鑑等方式確保品質無虞。國內私立大學還有財務監督的
              問題,過去有少數私立學校曾發生財務流弊,部分學校也有由家族不

              當掌控的現象,因此,加強私立學校的財務透明與稽核,至為重要。
              〈私立學校法〉雖然有監督的條文,也建立內控機制,但仍有不足,
              如何強化,以取得社會的信任,是提高私立學校公共性重要的一環,

              況且,私立學校財務運作正常,會挹注較充裕的經費在校務上,對教
              學品質的提升也有所助益。

              (二)私立大學「自主性」問題


                   私人興學可以增加國民就學的機會,另一個目的應該是提供國民
              在公立學校之外,有更多元的選擇,而私立學校的多元需要透過學校

              自主性來達成,而非管制。就此而言,私立大學當然應有更大的自主
              空間。如 Baker 所言,偏向社會主義思維的國家,要讓每一個國民都
              能接受適當的教育,發展潛能,認為這是國家的責任,政府角色明確,
              提供所有的經費,因此各階段學生都免費,經過篩選進入大學的學生
              亦然,因此,私立學校也非常少。偏向資本主義思維的國家,有不同

              的政策措拖。1976 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的 Milton Friedman 在其著作
              《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中(謝宗林譯,2019),討論政府在教育上
              的角色,因為他相信自由經濟最能增進人類福祉,所以用自由經濟的

              角度,主張政府在教育上的介入越少越好。在 K-12 階段,為了培育民
              主社會的公民,建立共同核心價值,教育內容比較趨於一致,給社會
              帶來的利益較大,這個階段教育由政府資助負擔,比較容易辯解。至
              於大學階段,他認為政府負擔公立大學是不適當的,主張應該直接提
              供教育券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選擇就讀公立大學或私立大學。




                                                   393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