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0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390
專題研究報告一
第三篇 厚植國際化趨勢下的國家競爭力
助經費可能減少,教職員工權益的保障弱化,這是可以透過立法或過
渡的安排來處理。如以加州總體規劃的經驗來說,由公立研究型大學
合組一個董事會,也是可以考慮的。
(二)產業型大學部分
考量我國高等技職校院現況,用研究型、教學型或專業型來定位
都不合適,也不易執行,似可鼓勵一部分技職院校與產業界緊密結合,
走出「產業型大學」的新途徑。目前技職院校科系設置與課程之安排,
皆由學校主導,雖然教育主管當局鼓勵學校在課程委員會內邀請產業
界人士參與,但是實際運作時,常常聊備一格而已,致使學用落差問
題仍舊存在。為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應採翻轉的思考,即科系之下的
學程設置與課程師資改由「產業界」主導,教育當局應鼓勵學校與地
區廠商、公(工)會共同合作,發展業界需要的學程與授課內容。亦
即將教育部目前推動的「產學攜手鑄造專班」擴大至全校辦理。這種
方式,如果要有成效,有幾個問題要思考:
1. 這類型學校所設的學程,可以很多樣,以產業需求為主,不受
學校科系的限制,而且,為了配合產業的需求,應突破學年、
學分的限制,給予最大的彈性,亦即高職不一定 3 年,大學不
一定 4 年畢業,畢竟各職種應具備的技術能力,需要訓練的時
間不會一樣。而且一學年 2 學期的規定,也可以視產業實際需
要調整。
2. 產業型大學專業科目的師資以來自業界為主,目前教育法令雖
許可聘請技術教師,但只佔少數,且限制仍多,宜重新全盤修
正,以符需要。
3. 就讀技職院校學生之家庭社經地位普遍較低,其學生來自高
職,以 104 學年度為例,高職擁有中低收入、低收入戶證明學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