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1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391

2
      0
      2       新世代·新需求: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
      0
      研討會論文集



                     生比例分別達到 59.59 及 59.79,遠高於高中之 26.43 及 21.43(呂
                     木琳等,2019),因此基於公平正義原則,這類學生需要給予
                     協助,可透過助學金和建教合作方式幫助學生,以免四處打工
                     影響學習,或畢業前即背負一大筆學貸。


              (三)教學型大學部分


                   除了研究型大學及產業型大學之外的大學都暫時歸類為教學型大
              學,以目前的法規來處理。但是在教學型大學,為了追求公義與卓越,
              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要有不同的思維。 誠如黃昆輝所指出,要「提供
              學生符合個人性向、興趣及能力的教育,以發揮其潛能」,以符合社
              會「公平正義」,他同時也說明,在「卓越」層面,就學生而言,就

              是「個人潛能獲至最大的發展」,也就是說,提供符合學生能力和興
              趣的教育,使發揮其潛能,是教育公義,也是教育卓越的衡量指標(黃
              昆輝,2019)。

                   我國教學型大學,肩負擴大高等教育入學機會,提升高教的平等
              性,但是深究平等的內涵,不僅是機會的提供,也要顧及教育的實質,
              亦即在教育內容和教學方式上要考量到學生的能力與興趣,以學生為
              本,不宜太執著於固定的門檻。有不少大學教師感嘆目前學生程度低
              落,這是高等教育普及必定存在的現像,如果不改變思維,教師教得

              辛苦,學生何嘗不是學得痛苦。惟有了解學生的起始行為,因材施教,
              讓學生有成功的經驗,以增強其信心及學習的動力,而非設定高的門
              檻,無法通過,即予淘汰。

                   我國因為沒有社區學院的學制,選才機制少了一個關卡,因此,
              我們要追求高教的公平正義,在研究型大學及產業型大學之外,為數
              眾多的教學型大學要扮演吃重的角色,實乃不得不然爾。而讓學生學
              習成功,充分發揮其潛能,對學生本身而言,也是成就卓越了。






                                                  390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