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幼兒教育義務化
P. 46

專題研究報告三

              幼兒教育義務化 ─ 主要問題及解決對策之研究





              相似的內涵。
                   洪福財(2000)提出六種層面界定義務教育的意義:1. 就人民義
              務層面可稱為「義務教育」;2. 就法律層面可稱為「強迫教育」;3. 就
              全國一致性可稱為「普及教育」;4. 就人民權利層面可稱為「權利教
              育」;5.就教育內容可稱為「基本教育」;6.服務對象等同「國民教育」。

              周志宏(2002)從提供「義務教育」的主體有二種涵義:1. 父母義務說:
              指父母有義務使子女接受之教育;2. 國家義務說:指國家有義務提供
              給人民普遍、免費、強迫性質之教育。周志宏將五歲至十八歲人民接

              受的教育統稱為「國民基本教育」;六歲至十五歲人民接受的教育稱
              為「國民教育」,亦是「義務教育」;而《憲法》第 161 條指稱六歲
              至十二歲的學齡兒童,一律受基本教育,彼此之間的關係如圖 2-1。洪
              福財認為國民教育是藉助「強迫」的概念推廣,但國民教育不等同於
               則不一定是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國民教育是義務教育的一種面向,義務教育一定是國民教


              育,國民教育則不一定是義務教育。





















                               圖 2- 1 國民教育、義務教育與基本教育關係圖
                                       資料來源:周志宏(2002)


                   依據《教育基本法》第 11 條:國民基本教育應視社會發展需要延長年限,其
               「國民基本教育」的概念似已涵蓋《憲法》第 21 條指涉「國民教育」及第 160
                                                  18
               條「基本教育」的意涵。《憲法》160 條指出「六歲至十二歲之學齡兒童,一
               律受基本教育,免納學費」,隋杜卿(2007)據此提出六歲至十二歲學齡兒童
               所受的教育,融合「義務教育」、「國民教育」、「基本教育」的性質,若國家
               以「免納學費」為政策內容,延長國民受教育的年齡,讓國民無論貧富皆有
               均等的機會接受同一年限教育的權利,則可稱為「國民基本教育」。由前述可
               知,國家為實現人民接受國民教育的權利,提供免學費的方式鼓勵國民就
               學,以達教育機會均等與社會公平正義的精神,此為「國民教育」的概念。「強
               迫」是達成國家或社會大眾認定國民應接受最低基本教育的手段,因義務教
               育具有強迫性質,故可視為基本教育。目前我國實施義務教育的年齡為六歲
               至十五歲,故義務教育等同於國民教育,也可視為基本教育。可見,國民教
               育包涵了義務教育的範疇,而義務性與強迫性則是完成最基本國民教育的手
               段,兩者概念並不完全相同。若從法律的觀點詮釋幼兒教育義務化一年,要
               五歲幼兒接受具有強迫性質的義務教育,修改憲法是唯一的途徑,但是修憲
               茲事體大。然為了早日實踐五歲幼兒義務教育的目標,而在目前法制以及相
               關資源未完備的階段,設置「五歲幼兒義務教育」學制的過渡階段,或許是
               推動五歲幼兒義務教育的首選策略。




                                                  13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