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201909-邁向公義與卓越-臺灣教育發展危機分析與對策封面-17x23cm-印刷
P. 130

專題研究報告二

              邁向公義與卓越 ─ 台灣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心理師或社會工作師證書之專業輔導人員。
                   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規劃的推動歷程,請參見表 3-6。


               表 3-6  公共化教保政策的推動
                  年份                                內容概要

                105 年 10  教育部長潘文忠於 105 年 10 月 20 日赴行政院報告「擴大幼兒教保公
                   月      共化」相關規劃。

                          李麗芬、張廖萬堅、吳思瑤、余宛如、鍾佳濱、邱志偉、何欣純、蘇
                 106 年    巧慧等立法委員辦公室及台灣新社會智庫自 106  年 12  月底至本
                12 月底     (107)年 1  月底辦理 2  場幼托照顧公聽會,包括「幸福企業新願景 新
                至 107 年   設企業托育模式」 及「幼托照顧百百款 質量兼顧尚蓋讚」,討論議
                 1 月底     題包括職場托育模式的需求, 以及幼托照顧現場,教保服務人員的
                          勞動權益及薪資待遇、教保服務人員及托育人員的照顧品質等。

                106 年至
                          擴大公共化教保服務,教育部規劃增設公共化幼兒園 1,000 班。
                 109 年

                107 年 5   行政院召開「我國的少子女化對策(0-5 歲幼兒教育及照顧篇)」相關
                          政策、職場托育、臨時托育、夜間托育等議題, 以及地方政府角色
                   月
                          與配合作為之討論 。

                          衛福部配合行政院育人對策,在 0 至 2 歲幼兒的部分,提出「擴大育
                107 年 8   兒津貼」及「建立托育公共及準公共化機制」兩大策略。擴大育兒津
                          貼補助對象,取消未就業限制;同時,推動托育準公共化機制,向優
                   月
                          質居家托育服務、私立托嬰中心、公設民營托嬰中心簽約購買服務,
                          政府協助支付每月 6,000 元~1 萬元不等托育費用,以減輕家長負擔。

                108 年 8
                          托育準公共化政策擴及六都,並向下延伸至四歲。
                   月



              (三)少子化對策計畫
               (三)少子化對策計畫
                   我國新生兒人口數在二十年間,從 1997 年的 32.498 萬人,降至 2017 年的
                   我國新生兒人口數在二十年間,從 1997 年的 32.498 萬人,降
               19.461 萬人,2018 年更急遽降低至 18.065 萬人(內政部戶政司全國人口統計資
               料,2019)。「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曾推估台灣於 2019
               年每位婦女平均只生育 1.218 名孩子,在 200 個國家中排名吊車尾,然而在 2018
                                                  116
               年我國平均總生育率僅為 1.06 人,已然低於該推估值。

                   影響台灣生育率主因可歸納出四大項,包括:晚婚及不婚的現象;育齡婦女
               生育年齡高影響生育胎次;育兒成本高,家庭經濟擔沈重;以及婦女難兼顧家庭
               與就業,影響生育意願及勞動參與率(教育部,2018)。晚婚或不婚與生育年齡
               高等,均與社會變遷和家庭型態改變有關;至於影響生育意願的,除了育兒成本
               高的經濟因素之外,還有子女教養和教育擔憂重,以及與個人追求職涯發展的選
               擇等多重因素。以上還沒有列入許多家庭因為社會壓力、生活壓力、環境污染等
                                                  80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