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0 - 私立大專校院轉型與退場之
P. 16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生必須以整個社區為範圍,以實際生活為教材,以產學合作為內容,
生於斯、長於斯、樂於斯,多多加強社區文化教育,提昇全民文化水
準,這也是杜威「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教育目的的極致。
以教育資源分布為例,臺灣私立普通大學和私立技職校院的地區
分布雖然不均,但大致和區域人口與經濟發展態勢脗和,每一所學校
各有和地區密切的關連,且經過長時間互動,學校教育資源和地區、
社區的資源共享互惠,已成常態。許多私校陸續退場,勢必影響既有
的教育資源配置,以及地方經濟和人力發展。
教育部近年的《高教深耕計畫》,2018 年起主打《大學社會責任
實踐計畫》(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引導大學以人為
本,從在地需求出發,鼓勵大學提出能具體實現並促進在地連結、在
地發展效益的計畫。推動策略有(一)強化區域產學鏈結:鼓勵大學
以在地需求為導向,有助於在地產業技術升級與價值提升,擴展地方
產業發展格局,形塑未來產業的可能樣貌。(二)促進區域資源整合:
由大學連結區域內公私部門資源,形成校務推展與社會參與之平臺機
制,藉由調整或擴充學校組織能量,建立大學與公私部門協力之夥伴
關係,加速制度轉型及區域資源整合(行政院,2019)。此項計畫即
充分體現了大專校院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密切關係。
學校對其所在地周遭都有一定的社會貢獻,對當地的經濟有一定
的影響力,私校因經營不善而退場,若果如少子化浪潮衝擊偏遠地區
的「東倒西歪,南傾北斜」,則全國各區域都會受害;因此,盤整全
國高等教育資源,兼顧區域均衡,維持偏鄉的教育能量,各區域應有
適量的大專校院,避免城鄉教育資源落差更形嚴重是我國高等教育解
決私校退場問題同時的當前重要議題(國家教育研究院,2015)。有
學者從教育部 USR 計畫的啟發,認為大學可以成為所在城鄉的生活創
新樞紐與跨界共創場域,特別對於位處六都以外的大專院校,未來的
營運模式與學生結構將不再以年輕學子為主,極有可能華麗轉身,成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