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201909-邁向公義與卓越-臺灣教育發展危機分析與對策封面-17x23cm-印刷
P. 20

專題研究報告二

              邁向公義與卓越 ─ 台灣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望女成鳳」的文化觀念相違背。家長期望子女出人頭地,就必須「擠
              明星高中、拼國立大學」。分數愈是模糊,題目鑑別度愈差,家長與
              學生愈是緊張,必須投入更多金錢、時間與精力。想在簡單的題目不
              犯錯,「更痛苦也更不人本」。歸言之,教改真正的癥結,就在教育
              的人本主義與國人文化觀念的扞格。

                   教改雖然提供極為充分的就學機會,卻始終未能降低學生升學壓
              力,「快樂學習」依然只是沒有實現的口號。為能進入優質高中大學
              就讀,學生必須上補習班,2017 年升學的文理補習班數量是 2004 年的

              1.7 倍。教改是制度性作為,卻無視傳統上重視「讀書與升學」的文化
              價值,指責學生與家長有升學迷思,無法解決問題。
                   教改萬言書隱約點出普及教育與優質教育難以兩全,亦即均等與
              卓越的兩難困境。廣設高中、大學,招生名額是報考名額的 2.7 倍,
              學生不管考幾分,都可以念高中、讀大學,教育是普及了,但是伴隨

              著課程的鬆綁,刪減課程內容,減少授課時數,學生權益的無限上綱,
              教師很難管教與要求學生,學生素質逐漸降低,大學教授與社會大眾
              對此多有批評(王建煊,2014)。「校校是明星,人人是英才」終究

              是虛幻的理想。
                   教改昧於社會文化的現實與發展趨勢,以致步履蹣跚,難以為功。
              (1)教改昧於傳統重視「讀書與升學」的文化價值。提供較多的升學
              名額無法改變升學主義,因為家長與學生都想就讀最好的學校。教改
              在考試技術上調整,讓考題難易適中,調整考科採計、分數加權、分

              數級距,讓分數模糊化,期待改變學生的升學迷思。結果卻讓學生必
              須考得更好,才能確定進入名校就讀,升學壓力不減反增。(2)教改
              昧於社會少子化的趨勢。高中大學不斷增加,學生數則因少子化的趨

              勢愈來愈少,就學機會超率過 100%,教育普及卻平庸化,正如萬言書
              指出,學生分到的教育經費減少,接受教育的品質降低。(3)教改昧
              於全球化的趨勢。一方面優秀的學生為能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必須進




                                                  6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