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5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205

2
      0
      2       新世代·新需求: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
      0
      研討會論文集



                   在逐漸民主化的社會中,高等教育階段除了重視學生的就業專門
              能力之外,也必須特別關注學生的公民素養之培養。質言之,大學必
              須再概念化為民主的公共領域,並透過教師的批判教學及博雅的通識
              教育之實施,發展學生具備批判思考、公正客觀、理性論證、科學態
              度、辨別價值、社會關懷等公民素質,引領學生作為成熟民主社會的

              公民,成為公共知識分子。


                                             參考文獻


              田培林(1976)。教育與文化。台北市:五南。
              李奉儒(1998)。大學教育大眾化與知識終結的危機,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
                   育學會(編),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二十一世紀大學的管理與發展。南
                   投縣:編者。
              李奉儒(2000a)。西方大學理念的轉變:從傳統到後現代,載於國立中正大
                   學教育學院(主編),新世紀的教育理論與實踐(頁 563-600)。高雄市:
                   麗文文化。
              李奉儒(2000b)。由大眾化趨勢論台灣高等教育發展之問題,發表於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辦之海峽兩岸高等教育發展與改善研討會。
                   台北市,2000.3.13-14。
              李奉儒(2011)。新自由主義異化下的大學教師圖像:社會良心或學術長工?
                   論文發表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主辦之「第八屆兩岸高等教育學術研討會」
                   。上海市,2011.11.10-11.。
              李奉儒(2017)。澳洲教育制度中的社會正義論述:高等教育政策的考掘。
                   比較教育,82,71-96。
              金耀基(1983)。大學之理念。台北市:時報。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2019)。邁向公義與卓越 -- 台灣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研究。台北市: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
              黃俊傑(1999)。從當前台灣高等教育脈絡論大學與產業界之關係,載於劉
                   安枝、黃俊傑(主編),大學理念與實踐(頁 21-35)。台中市:逢甲





                                                  204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