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3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203

2
      0
      2       新世代·新需求: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
      0
      研討會論文集



              學的智識與社會的角色應是破壞性的;E. Said 亦主張學術應該作為持
              續關注權力與權威濫用的場域之一。今日資訊社會與知識經濟的鼓號
              響徹雲霄,但大學不能只是偏向「人力資本」的訓練與培養,單純地
              為市場導向的科技人力需求提供服務;至少要兼重學生「智慧資本」
              (wisdom capital)的「高等」教育,使其可在多變化的脈絡中發揮積

              極的能動性,善盡公民的社會責任。這種公民的公共責任,是以對人
              類、社會、道德之關懷來對抗競爭、私有化、個人主義的利益觀。
                   Giroux(2012)關注青年如何從主體的抗爭實踐中追尋「尊嚴」、

              「正義」、「民主」和「公義」的可能性,因此相當強調「批判的公
              民素養」(critical citizenship)之重要性,大學生一方面要能覺察政治
              領域中的「自我意識」,建立批判的能動性,包括對話、自我反省、
              質疑權威與積極參與公民生活;另一方面,批判的青年公民要能對抗
              賭場資本主義與威權體制的宰制與壓迫,重新點燃對於正義、尊嚴與

              民主的熱情,重建民主的承諾與新的希望。
                   無論是教師或學生都必須意識醒悟,才能主動抗拒大舉入侵大學
              並嘗試馴化他們的主體性之經濟理性主義。誠如 Freire(1993: 72-73)

              所言,作為人類存有,應抗拒自己於世界「被決定的」地位,意識乃
              人了解自身與他人,並激起行動的重要元素,批判意識對於民主社會
              十分重要。公民批判意識的覺醒,不僅是觸發人類普遍倫理的媒介,
              更是促使其了解自身、他人、世界之連結,關切不平等的壓迫關係,
              並激起公民行動,以批判意識檢視、介入並轉化世界,開展世界更多

              可能性的重要關鍵。
                   知識分子對於社會公平與進步之探求,會促使其思考受壓迫者的
              處境,進而致力打破不平等的現狀(Freire, 1993)。沒有為解放與對

              抗剝削來奮鬥的教育並不值得稱之為「教育」的頭銜。大學生需要為
              自身學習思考、質疑權威、重新確認公共善的重要性,藉此擴展其改
              造社會的能力;教育者則必須重申大學作為非營利組織,旨在為公共




                                                  202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