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3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243
2
0
2 新世代·新需求: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
0
研討會論文集
量變化,其中大學數量大幅擴張以致資源稀釋,少子女化現象導致學
生來源不足且素質兩極化,以及大學評鑑法制化與無可避免的國際評
比等,以競爭模式致力追求「卓越」,似已成大學在全球化與新自由
主義浪潮下的宿命。因而推動所謂的「大學社會責任」,實應對於高
等教育體制本身(例如大學定位、入學制度、學費等),以及校園治
理(例如行政角色、教授治校、學生自治等),以巨觀層次與脈絡性
的反思與改變,方能避免社會與世代間的不正義持續加劇的現象。
三、回應三:重建關懷關係與永續發展的公民素養培育
為回應挑戰三:數位網絡與新興危機考驗著道德界線,本文提
出重建關懷關係與永續發展的公民素養培育的理念,希冀重新釐清善
惡與對錯的容忍度與底線,以及在諸多道德兩難中做出適當抉擇與行
動。鑑於科技網絡的無遠弗屆與融入日常生活,人際間的實質互動愈
益轉為遠距、虛擬、物化或是他者的疏離樣態,人們對於是非對錯的
道德標準也易趨向相對或虛無。基此,關懷倫理學的理念恰可為此疏
離加以彌補,誠如 Noddings(1984)主張人與人之間建立理想的「關
懷關係」是道德實踐的最終目的,在此關係中關懷者是開放、接納、
設身處地與承諾,被關懷者則是自由、安全、且勇敢地實現自我。其
次,Noddings(2005)編著《教育公民具有全球關注之心》(Educating
Citizens for Global Awareness),將關懷倫理擴展至公共領域,並強調
關懷(care for)並非限於親近的人,而應擴及全人類與生態。再者,
聯合國永續發展的 17 個目標,同樣地揭示永續發展的公民素養培育,
所需的在地性、世界性、多層面與人權基礎(United Nations, 2015):
目標 1. 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目標 3. 確保健康及促
進各年齡層的福祉;目標 4. 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
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目標 5. 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