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9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239

2
      0
      2       新世代·新需求: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
      0
      研討會論文集



                   社會領域課程旨在培育學生面對未來、開展不同生涯所需的公
                   民素養,其目標如下:(一)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以及自律
                   自治、自發精進與自我實現的素養。(二)提升獨立思考、價
                   值判斷、理性決定與創新應變的素養。(三)發展民主社會所
                   需之溝通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社會參與等公民實踐的
                   素養。(四)增進對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學科及領域知識
                   的探究與理解能力。(五)發展跨學科的分析、思辨、統整、
                   評估與批判的能力。(六)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方、國家
                   和世界等多重公民身分的敏察覺知,並涵育具有肯認多元、重

                   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的責任意識 (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8:1 )。


                   由前述社會領域課綱目標的揭示固然是個轉型契機,然而台灣的
              公民素養培育,因為課綱的揭櫫就真能夠褪去新舊意識型態化的陰影
              嗎?以課程轉化(curriculum transformation)的兩個交互關聯方向:一
              是其是否可免除主流文化支配學校課程的弊端,以彰顯多元文化論的

              課程轉化;二是其是否可避免課程轉化歷經多個課程決定層級之間的
              差異,影響課程改革的落實(黃政傑,2013)加以引申:當前台灣公
              民素養培育回應意識型態限縮與扭曲的道德本質,面臨三個重要課題
              亟待解決:一是當今台灣公民素養培育的理想型模是否兼顧多元典範

              與不同族群的理想,而非侷限於政黨、利益團體或主流思維;二是公
              民素養培育由課程綱要的理想層級,轉化至教科書、教師知覺課程,
              以及最終學生經驗課程等不同層級,是否都能嚴加把關與具體落實,
              其中教師角色的轉換與校園治理者是否將過往意識型態解消乃屬關鍵

              因素;三是公民素養培育非僅限於學校的國民教育階段,而是包括個
              人終身學習、家庭教育與整體文化的形塑,因此台灣社會文化是否已
              然擺脫意識型態化的思維與言行,邁向成熟的公民素養,均須多方關






                                                  238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