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教育政策整合型專案研究工作計畫

壹、計畫名稱:

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台灣優質教育的願景與對策

貳、計畫依據:依據本會捐助章程第二條辦理。

參、計畫緣起:

探討教育政策相關議題,提供教育發展建言,係本會重要工作項目。108-109年度,本會成立專案小組,以「邁向公義與卓越」為題,全面探討台灣教育發展的問題與對策,並據以研撰《台灣教育危機報告書》,透過研討會向國人報告,已獲得教育主管機關、新聞媒體及社會大眾的重視與好評。110-111年度,也以「新世代、新教育:社會變遷中的人才培育」為題進行一年半的整合型專題研究。兩次整合型研究均做為當年度教育政策研討會的主題與內容,在研討會發揮拋磚引玉與集思廣益的效果。為期彰揚本會持續關注台灣教育發展的宗旨,擬於112年度以「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台灣教育永續發展的挑戰與對策」為題進行整合型的專題研究,並據以規劃113年度的教育政策論壇主題與內容。

肆、計畫目標: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
一、探討因材施教的概念意涵與理論基礎,作為發展因材施教實務操作的依據。
二、綜覽世界上教育先進國家在教育制度、內容與方法上體現因材施教的具體作為,提供國內教育實務的經驗借鏡。
三、檢視近30年來台灣教育政策有關因材施教的法制、師資、課程與教學,分析存在的問題與因應對策。
四、依據研究結果,在政策上及實務上提供台灣教育強化因材施教,以求永續發展的積極建言。

伍、計畫內容

一、研究意旨
因材施教不僅是一個耳熟能詳的用語,也是教育上恆久不變的核心價值與基本原則。唯在教育實務上,因材施教卻是一個人人嚮往卻不易實踐的理想概念。雖然108新課綱開宗明義揭示「適性揚才,成就每個孩子」,然亦無具體作法的操作性闡述和提示,因此「適性揚才」亦成為教育現代性的象徵性符號。有識於此,針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與原則進行理論性與實徵性的深入探討,提供相關教育政策研訂與實務操作模式,以成就每個孩子,應有助於體現新課綱的願景與精神。
二、研究重點
本研究將以「因材施教」為核心,探討的重點如下:
(一)因材施教的理論基礎與啟示;
(二)因材施教的國際經驗與借鏡;
(三)因材施教的法規制度與師資培育;
(四)因材施教的課程發展與教學方法。
上述研究重點內容,在(一)理論方面,將以心理學有關人性、人格、性向之通性與個性的論述為主;(二)國際經驗的探討將以法制、師資、課程、教學之具體作法為主;而(三)及(四)有關台灣教育政策與實務之探討,均將包含政策演進、現況概述、問題分析以及對策建議等四方面。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依研究重點分為四組,進行「實徵性研究」(empirical study),兼含理論分析、國際比較及實務探討。研究所需實徵性資料來源包括:(1)教育政策及實務的相關檔案、(2)外國教育發展狀況相關資料、(3)文獻中的相關研究、(4)應用問卷、訪談、諮詢、研討等方法蒐集之相關意見。各分組將依研究子題性質研提研究細目與方法。
四、研究人員
本研究之進行,將邀請相關教授學者成立研究團隊,依研究重點分成四組::
(一)因材施教理論組
(二)因材施教國際組
(三)因材施教法制師資組
(四)因材施教課程教學組
各組均值分組主持人1人,研究人員3人及研究助理1人。 為期研究順利進行,本研究另置總主持1人及共同總主持人2人,負責研究之整體規劃整合以及結論與建議之歸納撰寫。
為確保研究的整合效果,研究期間不定期召開分組主持人聯席會議,掌握研究進度並商討共通性問題。且為確保研究的品質,研究期間召開諮詢會議,針對各階段研究情形提出修正改進建議。
五、研究期程
本研究之期程,自112年1月起至113年6月止,共計18個月。第一年各組需完成初稿,並據以在第二年進行外部審查及修正工作。

陸、經費預算

柒、預期效益

一、本研究完成後可提供因材施教的理論基礎、國際經驗以及台灣30年來教育政策與實物實踐因材施教的概況,作為台灣教育永續發展的參考依據,彰顯本基金會關心台灣教育發展並提供教育政策建言的功能。
二、本研究對於因材施教相關理論、國際經驗以及台灣實踐的分析闡論,可擴大教育政策相關學術研究的廣度、深度與效果。
三、本研究所歸納的結論與建議,可供國家研訂相關政策及教育實務的參考,有利於台灣推動因材施教、成就人才的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