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1 - 201909-邁向公義與卓越-臺灣教育發展危機分析與對策封面-17x23cm-印刷
P. 491

專題研究報告一

                                                                         第七章  高等教育




 表 7-38  家庭年收入不同之大一學生在各類校院的分布情形  單位:%  張宜君、林宗弘(2015)採用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Taiwan
 家庭年收入  低於 50  501 萬  Social Change Survey, TSCS)資料庫,檢視高等教育擴張對不同階級背
 50~114  115~150  151~300  301~500
 學校類型  萬元  元以上  景學生之間教育機會分配的影響,研究結果仍舊證實高等教育擴張雖
              然提供人們更多教育機會,卻在同一個教育程度內形成水平分化,高
 公立大學  14.6  20.0  23.5  29.4  25.1  17.7
              階級的家庭子女就讀篩選性高、廉價且聲譽好之公立大學、隨後進入
 公立技專  12.6  10.8  7.7  6.0  5.2  5.9  研究所的機會仍高,而中低階級家庭子女則進入學費較高而排名較低
              的私立大學、進入研究所的機率也較低。最後,從公私立大學的學費
 公立小計  27.2  30.8  31.2  35.4  30.3  23.6
              差異及後續進入勞動市場的薪資差距來看,台灣的高等教育擴張政策
 私立大學  25.0  31.4  36.7  37.7  38.9  37.3  幾乎沒有改變既有的階級不平等,反而使之以更隱晦的方式持續下去。

 私立技專  47.8  37.8  32.0  26.9  30.8  39.1  關秉寅(2016)另以「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EPS)及其
              後續調查資料為基礎,分析國內 1984/85 年出生的年輕世代接受高等
 私立小計  72.8  69.2  68.7  64.6  69.7  76.4
              教育情況,結果顯示代際之間教育階級複製的現象仍然存在。兩千多
 總計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位接受長期追蹤的受訪者中,父親教育程度為國中或以下者,其子女
              教育程度僅達高中職程度者之比例最高;相反地,父親若為大學或研
 資料來源:彭森明(2005)。
              究所教育程度者,其子女幾乎沒有教育程度僅止於高中職程度者。父
              親教育程高低不僅影響其子女教育機會,更與其就讀大學類型亦有關
 再就五年相關研究發現觀之,楊瑩(2014)的研究亦發現,我國高等教育發
              係,若父親為高中職或專科教育程度時,其子女進入科技校院的比率
 展雖已邁入普及型階段,高等教育之擴張也增加了弱勢家庭子女就學之機會,但
 在擴展過程中,不公平的情形仍然存在。尤其在擴展初期反而會使機會不公平的  較高;若父親為大學或研究所教育程度時,則子女進入一般四年制大
 情況更形惡化,至高等教育擴展的後期,雖逐漸獲得改善,但受到高等教育階層  學的比率較高。
 化的影響,不公平的現象目前仍存在於不同層級或不同類型受教機會中。換言之,  由上可知,無論是彭森明(2005)、楊瑩(2014)、張宜君與林
 不同性別及家庭背景的學生受教機會在不同層級(本專科或研究所)、隸屬(公、  宗弘(2015),以及關秉寅(2016)的研究結果,都證實了前述 Lucas
 私立)及類型(一般校院及技職校院)高等教育機構間仍有不公平的現象存在。
              (2001)EMI 理論對於高等教育擴張後教育「品質」不公平現象仍然
 另外,公、私立大專校院學費標準之差距及教育資源分配之不公,使得私立大專
              存在的論點,父母教育程度高、家庭經濟狀況佳等家庭社經背景較好
 校院學生居於劣勢,並出現「反所得重分配」現象。
              的學生有更多機會就讀公立一般大學,換言之,家庭社經背景仍是決
 張宜君、林宗弘(2015)採用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Taiwan Social Change
              定子女就讀學校類型與所受教育品質的重要因素。
 Survey, TSCS)資料庫,檢視高等教育擴張對不同階級背景學生之間教育機會分
 配的影響,研究結果仍舊證實高等教育擴張雖然提供人們更多教育機會,卻在同
 一個教育程度內形成水平分化,高階級的家庭子女就讀篩選性高、 廉價且聲譽
 好之公立大學、隨後進入研究所的機會仍高,而中低階級家庭子女則進入學費較
 高而排名較低的私立大學、進入研究所的機率也較低。最後,從公私立大學的學
 費差異及後續進入勞動市場的薪資差距來看,台灣的高等教育擴張政策幾乎沒有               477
 改變既有的階級不平等,反而使之以更隱晦的方式持續下去。

 關秉寅(2016)另以「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EPS)及其後續調查
 資料為基礎,分析國內1984/85年出生的年輕世代接受高等教育情況,結果顯示
 356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