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87

2
      0
      2       新世代·新需求: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
      0
      研討會論文集



              持一個一致的問題解決方案;因此,CPS 需要資訊的協作交換,方能
              獲得預設的學習目標(OECD, 2017; Sun et al., 2020)。
                   合作問題解決存在不同的模式,強調的重點亦不相同。其中,從
              教學的觀點建立的 CPS 架構,教學者將規劃真實問題解決場景的合作
              活動。小組成員可從一系列的行動中,發展有效的合作。例如,組員

              應該安排時間以供個別和合作工作,並辨認和分享相關知識和資源;
              組員需要獲得和應用社會技巧以產生正向的互賴。再者,每位組員在
              CPS 過程中都應該有其個人責任(Sun et al., 2020)。CPS 聚焦於社會

              互動效益的最佳化,進而促進參與者的認知發展。由於在合作問題解
              決的情境下,學生需要整合多樣的觀點,並反思同儕的論點,以發展
              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案。因此,藉由協同問題探索、合作計畫或者問題
              解決過程的主動監控以優化問題解決方案,將能有效地管理社會互動
              之實踐,並可以協助學生在 CPS 的過程中,對於學習主題能獲得較高

              層次之理解(Gu & Cai, 2019)。
                   而近期 OECD 在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畫(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2015)中,提出了合作問題解決評量架構(如

              表 1 所示)。PISA 架構用於評估 52 個國家 15 歲學生的 CPS 技巧,
              藉以建立標準化大量總結性評量。簡言之,PISA 2015 合作問題解決
              評量架構涵蓋了與 4 個解決問題過程重疊的 3 項能力。其中,4 個階
              段分別為「探索與理解(exploring and understanding)」、「表達與
              闡述(representing and formulating)」、「計畫與執行(planning and

              executing)」和「監控與反思(monitoring and reflecting)」;3 項
              能力為「建構與維持相互的理解(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shared
              understanding)」、「採取適切的問題解決行動(taking appropriate
              ac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建立與維持團隊組織(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team organization)」。據此,合作問題解決評量架構
              產生了 12 個 CPS 技巧。




                                                  86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