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黃昆輝教授基金會補助研究計畫_高教不平等_結案報告
P. 103

把這個標準放寬,其實是增加大家行政的負擔,因為你變得你要審那

                       樣多的人,那樣多的資料。
                       (問)所以這是您的建議,可是您標準放鬆之後,不是更多人來申請
                       嗎?你要審更多件。
                       (G4A4)那就更好,所以我說會增加大家行政的負擔,但是那樣子更

                       不會造成就是你要幫助的人你幫助不到,然後他不想要被幫助的,然
                       後你資源都在他身上。
                       (問)重複的給他這個部分。
                       (G4A4)對,那你把標準放寬,是變成大家就是工作量會變大,但是

                       是不是就均沾?
                       (10_20181119)

                        以單一標準界定學生是否可以獲得補助,往往忽略了弱勢身份的複雜性,不
                   利有效協助弱勢學生。


                       (S1A1)定義上,我認為和老師提到的身分驗證有點像,因為這涉及
                       資源的分配,但繳交的資料不是每個人都這麼有標準化的時候,確實

                       會有一些質疑的聲音,確實新住民的部分應該去考量原家庭的經濟狀
                       況,不是一個身分就能享有特定的資源。
                       (問)所以像是原住民,如果他是有錢的原住民。
                       (S1A1)他也可以領。
                       (問)是嗎?真的嗎?

                       (S1A1)對,都是單獨的獎學金。
                       (問)多嗎?大概金額多少。
                       (S1A1)8000-10000 一學期,他們跟新住民一樣要看成績,但門檻都

                       不高,就 70 分。…所以門檻不高,大概只要維持一定的水平就可以。
                       (問)所以提到一個重點是說,不能只用一個身分別就去界定誰是弱
                       勢學生,因為可能具備身分別的學生,他的收入狀況可能還好。
                       (S1A1)我認為這件事情只會僅限於學生生活條件上,但在學習或是
                       文化背景上,有可能會需要學校其他系統上的協助。

                       (問)也就是說,錢在這些特殊身分的學習上,特教生也是,可能不
                       是太大的問題。
                       (S1A1)對,因為有些特教生的家庭背景其實不錯。

                       (問)所以其實這些學生需要的可能不見得是金錢上的補助,可能更
                       重要的是文化上的適應。
                       (S1A1)對,或是學習技巧之類的。
                       (問)就是可能需要別方面的協助。
                       (1_20180731)


                                                            98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