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8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228

專題研究報告一

                                                       第二篇 培育成熟民主社會的公民素養





                   美感即生活~從幼扎根、跨域創新、國際連結。台北市:作者。
              崔光宙(1990)。美學中人的概念及其教育內涵。載於林逢祺主編,
                   教育美學(頁 179-224)。台北市:五南圖書。
              莊雅州(2003)。美學的會通 -- 論和諧。載於第四届東方美學學術研討會論
                   文集(10-23)。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陳秀玲譯(2017)。藝術精神(The art spirit)。(原作者 R. Henri)。台北
                   市:遠足文化。
              陳彥君、洪素蘭(2019)。中學生現代公民核心素養之測驗編製。教育實踐
                   與研究,32(2),39-80。
              陳瓊花(2017)美感素養導向教學之理論與實踐。教育研究月刊,275,18-33。
              黃光男,(2013)。美感探索。台北市:聯經。
              黃宗顯(2015)。校長領導美學素養的意義與內涵探討。載於黃政傑主編,
                   教育行政與教育發展(頁 167-187)。台北市:五南圖書。
              黃宗顯(2017)。從「虛實、有無」概念探討學校領導的美學實踐。載於中
                   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新航向-校長領導與學校創新(頁 3-25)。台北
                   市:學富文化
              黃宗顯(2019)。美的精緻特質在學校領導的實踐。教育研究月刊,308,
                   48-62。
              張清治(1990)。道之美 ---- 中國的美感世界。台北市:允晨文化。
              漢寶德(2005)。漢寶德談美。台北市:聯經。
              劉千美(2001)。差異與實踐﹕當代藝術哲學研究。台北市﹕立緒文化。
              劉文潭譯 (2005)。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A history of six ideas)。(原作者
                   W.Tatakiewicz)。台北市﹕聯經。
              蔣勳(2005)。天地有大美。台北市﹕遠流。
              蘇美玉譯(2002)。馬諦斯畫語録(H. Matisse : Ecrits)。(原作者 H.Matisse

                   )。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蒲震元(2004)。中國藝術意境論。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Engineer, S. & Gay, H. (Eds.)(1993). Longm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Essex : Longman Group.
              Hohr, H. (2002). Does beauty matter in education? Friedrich Schiller’s neohumanistic





                                                   227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