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5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445

2
      0
      2       新世代·新需求: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
      0
      研討會論文集



                   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的功能是多元的,有些是為特定專業作準備(專
              業學院),有些是為未來做準備,專業學院在入學前應該要強化其性
              向試探,培育期間應關注其學用配合度,也要避免專業培育內容趕不
              上時代。對於非以特定專業為準備的文理科系,也應該做好職涯引
              導,以使其能逐漸有職業定向。適度引進校友的知識與經驗,可以成
              為學校與社會的橋樑,強化大學人才培育對社會的貢獻(Morehouse &

              Busse, 2016)。


              七、厚植本國人才培育,謹慎招募國際學生以發揮正向效益


                   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及人才政策會報曾經分組處理人才事
              宜,共分成四大小組,分別是全球攬才、海外網絡、競才工作、留才

              環境,這樣的分組,其實忽略了高等教育機構培育本國人才的功能,
              較專注在國際人才的延攬。國際人才雖然重要,但卻不可能取代本國
              的人才培育,且招進來的國際學生,在質與量上都要有謹慎的計算,
              確定是配合國家社會發展真正需要的人才,以免耗費本國高等教育寶
              貴資源,影響本國學生的求學與就業機會。

                   其次,人才競爭並非「數大就是美」,如果以國際學生占各國的
              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則以澳洲最高,每一千名高等教育學生中,有 225
              名是來自於國外,英國則有 163 名,德國和法國都是 120 名,國際學
              生流入最多的美國,外國學生僅佔其高等教育人口的 3.5%。(Bhandari

              & Blumenthal, 2011, 19)。澳洲的情況應不意外,因為高等教育在澳洲
              是已經產業化,所以廣收國際學生;德、法、英則因為歐盟一體,這
              幾個國家又是較為先進之國家,歐盟境內學生流動情況頻繁,所以國
              際學生比例高。由這幾個國家的例子來看,我國高等教育要成為產業,

              恐仍有很大需努力的空間;華人地區並未建立教育聯盟,學生交流與
              互惠有限,外國學生的招收,數量不應該是核心目標,人才的品質與





                                                  444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