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108

專題研究報告一

                                                     第一篇 因應科技快速發展對教育的衝擊





              (潘文忠,2017),讓學生能適性學習,頗值得高等技職教育思考與
              檢討。


              五、大一不分系、僅分學院,大二以後才分系,讓學生有更
                    多接觸不同領域的機會


                   李建興(2018)調查發現技職體系畢業的學生在學用落差並沒有
              縮小,反而擴大,僅有 33.8% 技職體系的畢業生認為自己是有學以致
              用,反而是一般體系畢業的學生在八年後調查結果發現有 55.7% 認為

              自己是有學以致用,而 Titley 與 Titley (1980)發現至少有四分之三
              的大學新生對於自己選擇的專業存在著不確定性,同時 Engle 與 Tinto
              (2008)提出學生在就讀大學的前兩年時容易質疑自己的專業,並沒
              有設定想要學習的目標,也無法確定自己為何學習這個專業(Hagstrom,

              Skovholt, & Rivers, 1997)。此外,有一些學生在選擇專業是根據家人
              或是輔導老師的建議來做選擇(McDaniels, Carter, Heinzen, Candri, &
              Wieberg, 1994; Workman, 2015)。 但 是,Allen 與 Robbins(2008)研
              究證實根據個人的興趣、能力以及自我意願選擇專業的學生相較於隨

              意選擇專業的學生能夠更堅持自己的專業。
                   薛雅慈(2013)表示台灣的高等教育一直都有「學科分化與過度
              專門化」的問題存在,由於學生在進入大學後就必須選擇科系,造成

              體制過於僵化、缺乏彈性等,而為了解決這項問題,薛曉華(2007)
              認為改變大學生的入學方式,讓大學入學時先不選擇科系來延緩分流,
              推動通識教育,增加彈性課程等,讓學生有更多機會選擇自己的興趣。
              我國自 1997 年起實施「跨領域學習、適性探索」,但是以當前的入學
              機制來說,學生在入學時就必須選擇學院與科系,在尚未開始學習時

              就已經受到限制無法適性探索,尤其是大一與大二時期學校會安排繁
              重的主要科目來讓學生學習,學生缺乏學習的時間,並受限了學生探





                                                   107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