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8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188
專題研究報告一
第二篇 培育成熟民主社會的公民素養
念,而教育作為公共服務之一,更是深受其影響;學生被視為顧客、
入學許可被視為交易成交、大學校長被視為企業的執行長(Giroux &
Giroux, 2004)。
高等教育機構治理的企業化通常有以下特徵:在教學上應用生產
力及表現評量,鼓勵系所間對於資源的競爭,以兼任教師取代專任教
師來減少成本支出,運用各種資訊化教學機制如遠距教學、網路課程
等模組(Giroux & Giroux, 2004: 257)。然而,高等教育對於民主公共
生活是重要的,不能只視為一種商業投資或是私有財,必須重新「奪
回高等教育」(Giroux & Giroux, 2004)。
(二)教育課程的商品化
D. Bok 自 1971 年起擔任 Harvard 大學校長達 20 年,極為憂心
Harvard 大學及其他美國大學的大學教學品質及教學方法。Bok 2003
年的著作《市場中的大學及高等教育的商業化》(Universities in the
marketplac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從其書名即可
理解他對「市場中的大學」及高等教育的商業化提出嚴厲質疑,直指
「將大學商業化被學術界廣泛認為是可疑的實踐,如果不是徹頭徹尾
的無恥」(Bok, 2003:18)。在市場中的大學,大學校長、卓越的教授,
甚至行政人員都可以找到誘人的機會,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利潤。這個
現象,其實不只發生在美國,而是世界各國高等教育的普遍現象。大
學為了爭取企業界在經費上的支持,不惜延遲其內部研究結果的發表,
或是偏向於呈現具有商業價值的結果,甚至於在關乎生命的醫藥研究
上亦是如此。這種對於學術價值有越來越多妥協的現象,危及大學的
基本使命。
大學教師逐漸被動地喪失或主動地迴避他們進一步處理社會及倫
理問題的能力。正如美國的鳳凰城大學校長 J. Speling 主張的:「我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