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9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189

2
      0
      2       新世代·新需求: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
      0
      研討會論文集


              不參與社會改革」,其大學的營利性格可說是非常鮮明(Kirp, 2003:

              112)。公平、均等與正義的倫理考量,將不再是大學課堂上討論的內
              容。然而,大學課程如果只是提供市場需求的內容,自我物化為商品,
              缺少了倫理的考量;且傳授的知識與技能等均以商品價值為標竿,就
              只能提供大學生對於民主社會的有限視野,遑論養成批判的公民素養

              了。現今高等教育培育民主社會公民的任務,已經被企業式大學的目
              標及價值所取代,企圖以市場商品的價值來定義所有的知識、價值與
              活動,並成為高等教育課程的主要內容。值得省思的是,公民資質與

              素養並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培育的,如果大學沒有教育出法治精神、科
              學態度、社會關懷的公民,那麼期待成熟民主與社會正義的美夢將注
              定失敗。


              (三)高等教學的消費化

                   新自由主義主張大學的功能,是要提升學生在世界這一巨大市場

              中的競爭力,並主張大學是為了學生「消費者」才存在。學習者不再
              是啟蒙意義下的理性個體,而是消費者,將教育視作市場經濟中各種
              各樣貨品之一。正如消費者對於市場中的商品可以自由地購買或拒絕,
              身為消費者的學生也能夠拒絕高等教育機構想要提供的知識商品,且
              無須說明為何如此選擇,因為顧客總是對的。教師與學生間很難再有

              良性的互動,也不需要太多的批判思考。師生之間的教學過程猶如生
              產線上的商品製程,是經濟理性的運作,這將是大學在市場邏輯之下
              無可避免要面對的現實。

                   學生化身為購買教育服務的消費者,其與教師的主要互動被窄化
              為人力資本與就業利益的交易。特別是在消費者選擇的邏輯中,教師
              的專業作為也要接受學生的選擇。例如,學生評鑑教師的教學以作為
              大學聘用與升等教師的重要參考,這很容易造成「教師不太願意嚴格






                                                  188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