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0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190

專題研究報告一

                                                       第二篇 培育成熟民主社會的公民素養





              要求學生進行高層次的學習,以免遭到消費者的學生之反淘汰」(李
              奉儒,2011)。甚至於,大學原本的選課制度,使大學生有機會來參
              與決定大學應該朝向哪些科系和課程來發展。商業導向的高等教育以
              消費者需求為教學及課程的衡量重心,相當程度上箝制了教師教學的
              自主空間,被迫教導就業服務導向、市場競爭力考量的課程;如果教

              學無法達到學生消費者的喜好或是帶來實質的利潤,將很難繼續獲得
              聘任(Giroux, 2007:124)。換言之,大學教師除了要確保教學具有市
              場的實用價值外,更要提升其在市場的交易價值,這是一種教學的消

              費化現象。
                   長久以來的傳道、授業、解惑之師生關係,已經逐漸異化為銷售
              者與消費者的關係,師生不再是在「教學自由與學習自由」的前提下
              之共同知識探究者的關係。教師角色變成勞動力素質的守護者,確保
              學生作為未來勞動者能夠在職場展現最佳的素質,成為國家在經濟發

              展與國際競爭上最重要的高級人力資本。因此,高等教育政策上制定
              了各種教學「全面品質管理」的要求,如課程的外部審議與認證、授
              課綱要預先上傳網路上的課程平台,以及學生對教師的期末教學評鑑

              等,雖美其名為「追求教學卓越」,實質上是要保證在此過程中生產
              出品質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商品—學生,學生在這種「教育服務」中,
              化身為商品化文憑與就業保證的消費者,而不是志在學習成為成熟民
              主社會的公民。


              (四)高等學習的技術與職業化


                   新自由主義將教育與就業強力連結,重視職業導向的課程,使
              得那些無法將自身領域與商業獲益結合的學科倍感壓力。Giroux 與
              Giroux (2004)發現許多無法將課程內容轉成「數量增加」的學科,
              像是人文社會學科就遭到大學治理階層人員的否定,認為其僅有裝飾






                                                   189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