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6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196
專題研究報告一
第二篇 培育成熟民主社會的公民素養
& Giroux, 2004: 274)。
大學教授終身聘的制度是為了使他們能享有學術自由,維護教學、
研究及參與校外活動之自由。原本大多數大學教師都是全職且擁有終
身聘的,不僅可自由發表其對政策或時事的意見,更不用擔心因為言
論而受到迫害或失去教職。但是,新自由主義的成本效益分析及績效
責任等論述,影響大學管理階層越來越傾向聘任兼任教員,這些待遇
較差又缺乏工作保障的教學雇員或是專案教師,可謂各大學因應財政
緊縮下的產物,有悖於「保障教學自由」的終身聘原意,剝奪了教師
的講學及研究權利、學術的自主空間,更形成教師及研究者變成與一
般公司職員無異的雇員化趨勢。正如 Mattson(2003: 89-90)所悲痛陳
述的,在企業化經營下,身為一個大學教師如同置身於大賣場,以一
堂微薄金錢的價格犧牲所有倫理責任來販賣課程內容,且所謂的課堂
也非其所能掌控,而是受制於掌控雇員權的公司執行長手中。「可拋
棄性的政略」凌駕於教師的學術自由之上,被「雇員化」的教師更是
深受大學績效責任與利潤導向的企業管理模式所控制,侵蝕其課程、
教學與研究的自主性。
伍、培育民主社會的公民素養
教育部對於公立大學新增系所的審核,往往以社會與經濟需求為
前提,偏向實用性考量。大學系所招生名額的審定,也多以人力規劃
來決定,如教育部自 2019 學年度起授權大學培育 AI、互聯網、資訊
安全及半導體產業人才的培育,特別是「5+2」產業,包括智慧機械產
業、國防產業、綠能科技產業、亞洲 ‧ 矽谷、循環經濟產業、生醫產
業、新農業等。教育誠然要前瞻規劃以培育國家所需要的人才,然而,
高等教育作為公共財,不應僅被視為奠基於市場導向需求的商業投資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