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197

2
      0
      2       新世代·新需求: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
      0
      研討會論文集



              或私有財。值得省思的是,在實用導向的人才培育思維下,對於成熟
              民主社會的公民素質之培育,是否有所忽視?
                   李奉儒(2000b)認為「人力規劃不能只是偏重經濟發展,教育要
              培養各式各樣為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人才」。傳統教育理念所強
              調的培養完美的人格,增益知識,啟發潛能等目的,仍有其恆久的意

              義與價值。換言之,教育工作是以人為目的,而不是把人當作達成另
              一目標的工具來發展。「教育不應當作或至少不應『只』當作促進經
              濟發展的手段」,其基本仍在於培育成熟民主社會的公民。


              一、大學作為民主的公共領域且教師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


                   傳統的大學能充分地展現學術自主的精神,大學教師更自居為關

              注社會公義、重視人性價值的社會良心。學術自由的真諦更是在保障
              大學教師不受阻礙地追求知識與真理,在其專業領域產生有益於知識
              發展的研究。大學教師是為追求真理並為人類福祉努力的一種志業。
              大學作為民主的公共領域,其教師作為增加公共聲音與落實社會責任
              的知識分子,面對新自由主義及市場基本教義主導下的企業化思維,

              有必要重申自由民主、社會正義、公民教育的意義。因此,對於高等
              教育治理企業化的反擊,是教師保護民主、平等與自由的重要戰役。
                   Giroux(1988)提倡大學成為民主的公共領域,讓師生可以共同

              打造一個新的解放版本之社群與社會。高等教育應該培養學生公民勇
              氣,進而實現民主社會,而民主應該承認不同群體間存在差異和對立
              關係,以確保開啟新的政治空間的可能性,維持民主的激進及多元,
              並視民主需要來投入及參與。Giroux(2008:116)主張大學必須提供學
              生批判思考知能,賦予他們批判地解讀世界以及參與形塑和治理的能

              力。大學是一個民主場所,其功能在於自我與社會的增權培力之運作;
              同時,大學也是一個公共場所,學生可以在此學習真實民主社會生活





                                                  196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