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3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383
2
0
2 新世代·新需求: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
0
研討會論文集
2002 年我國宏觀規劃委員會曾組團參訪加州大學系統,也是想參採其
制度之設計。
參、高等教育的平等與卓越
要完整界定或討論教育的平等和卓越並不容易,原來教育平等指
的是教育機會均等,但是教育機會均等的概念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
斷的演進,最初教育機會均等指的是讓每一個適齡的孩子,不論其出
身,都有相同的機會進入學校,即有教無類;後來認為對進入學校的
學生,應視其才情提供不同的教育,即因材施教;又因為社會主義思
維在教育領域的發展與討論,更進一步主張深化教育機會均等之內涵,
要求盡可能達到教育結果的平等,所以要實施補償教育,亦即從“equal
treatment to equals”演進到“unequal treatment to unequals”。
至於教育卓越,大家或許會同意,就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最
大的發展,但是教育的對象眾多,性向才能各不相同,要達到「每一
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大的發展」的目標,相當困難,因此各國在追求教
育卓越時,不免選擇其中學術科技能力較佳者,使能充分發揮,貢獻
其力量,提高國家競爭力。至於如何選擇、如何提供適切的教育,會
因爲理念不同,而採取不同的政策。例如大學要發展卓越,所需經費
龐大,其來經費可來自政府補助,但是有資源分配與排擠問題;經費
也可以用提高學費的方式籌措,但是會傷害弱勢家庭子女的受教機會。
那麼,政府會如何做教育決策? David P. Baker 認為有隻無形的手
操控著教育政策,就是教育文化思想(education culture thoughts)。他
提出全世界教育的 4 個面向,代表 4 個教育的核心觀念:
1. 機會均等與社會正義(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social justice)
2. 個人發展係為群體共善(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ividuals for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