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6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416
專題研究報告一
第三篇 厚植國際化趨勢下的國家競爭力
表三:美國 SCANS 全球化職場能力架構
表三 美國 SCANS 全球化職場能力架構
能力類別 說明
基 基礎能力 具有聽說讀寫和基本數學演算能力
礎 思考能力 具有推理、批判、創造思考、決策、解決問題、解釋與運用資訊,
能 以及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
力
個人特質 負責任、自尊、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誠信正直
職 資源管理能力 具備有關時間、人力、財務、原料和設施、資源的認知,了解組
場 織的整合、規劃和分配能力
關 人際互動 具備參與、合作、協調溝通、向他人學習、教導他人和對現狀進
鍵 行檢討的反思,展現領導力、能在多元文化環境中工作的能力
能 資訊應用 獲得並評估資訊、組織並維護資訊、詮釋與溝通資訊、運用電腦
力 處理資訊
系統運作 了解社會、組織和技術的體制如何運作,以及如何在這些體制中
有效率的運作。對績效成果能加以預測和認知,並具有檢視和增
進績效的能力
科技運用 選擇並運用合適的科技進行規劃、檢視和執行任務的能力、維護
設備
資料來源:整理自 Department of Labor, USA(2000).
資料來源:整理自 Department of Labor, USA(2000).
回顧既有的各種人才培育藍圖與關鍵能力架構,其實充斥著不少
針對新世代人才所應具備的關鍵能力部分,教育部在「人才培育白皮書」中,指
出語文、數學、科學、數位,及教養/美感素養等,為基礎核心能力,是多元優質人
簡單而粗糙的經濟論述,常常反映出一種用表現力(performativity)
才的必要條件;而迎向未來的人才所應具備的「致勝」關鍵能力,則為超越專業學科
來衡量「什麼樣的能力最符合經濟效益?」及「什麼樣的人才最有市
能力之外的綜合能力,包括:(一)能學以致用、有助就業及解決問題之「就業力」;(二)
場競爭力」的意識型態。誠如 Peters 和 Olssen(2005)所提醒,必須
具自我負責、尊重差異、主動參與社會及增進公眾利益之「公民力」;(三)具獨特、
要對這種追求「功利」效益的人才培育意識型態有所覺知和警惕。由
原創、可開發新領域及新機會之「創新力」;(四)具使用資訊工具、掌握資訊及行動
於當前世代是詭譎多變,而且充滿風險的,社會需要不同的人才,個
學習之「資訊力」;(五)具跨專業、多重領域的溝通、分析及綜合評斷之「跨域力」;
人需要多元的能力素養與人格特質,才足以應付瞬息萬變的世界及層
以及(六)具語文能力、國際與多元文化視野及經營世界膽識之「全球移動力」等 6
出不窮的問題,絕對不能只是從人力資本(就業機會與競爭勝算)的
項關鍵能力,(教育部,2013)。然這些有助於在競爭中致勝的關鍵綜合能力,不免陳
觀點來處理人才培育的問題,必須以更高遠的視角來前瞻未來的需求
義偏高、過於抽象,為避免流於政策理念宣示的口號,國內有不少學者開始進一步闡
與挑戰,必須站在公民生活(未來的生活方式)和集體智慧(國家的
釋相關能力的意涵,並嘗試探討、溝通在實踐上的意義及具體做法和策略,以期能落
實培養跨域人才,提升全球移動力與競爭力,並為永續發展帶來貢獻(參見張嘉育、
社會資本)的高度,才有可能跳脫工作社會和市場經濟的邏輯,進一
林肇基,2019;郭壽旺,2019;湯堯、黎士鳴,2019)。
步關注如何讓年輕人在學以致用之外,還能夠具備專業工作上所不可
回顧既有的各種人才培育藍圖與關鍵能力架構,其實充斥著不少簡單而粗糙的經
濟論述,常常反映出一種用表現力(performativity)來衡量「什麼樣的能力最符合經濟
效益?」及「什麼樣的人才最有市場競爭力」的意識型態。誠如 Peters 和 Olssen(2005)
415
所提醒,必須要對這種追求「功利」效益的人才培育意識型態有所覺知和警惕。由於
當前世代是詭譎多變,而且充滿風險的,社會需要不同的人才,個人需要多元的能力
素養與人格特質,才足以應付瞬息萬變的世界及層出不窮的問題,絕對不能只是從人
力資本(就業機會與競爭勝算)的觀點來處理人才培育的問題,必須以更高遠的視角
來前瞻未來的需求與挑戰,必須站在公民生活(未來的生活方式)和集體智慧(國家
的社會資本)的高度,才有可能跳脫工作社會和市場經濟的邏輯,進一步關注如何讓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