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0 - 2020新世代·新需求:臺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
P. 460
專題研究報告一
第三篇 厚植國際化趨勢下的國家競爭力
減少至三節,以政策一致性(policy consistency)的觀點(van Enge,
Steijn, & Tummers, 2019),這是個令人費解的矛盾現象。若接受下列
前提:「雙語教育推動順暢須奠基在學生可透過英語教學,而具備接
受雙語教學所需之基礎英語能力」。英語課程時數就算不增加也應該
持平。因為,在過去一週至少四節的情況下,國中學生的英語能力都
無法符合需求與期待而產生英語焦慮現象,而新課綱中縮減英語時數
更無法改善此一現象。
綜上所述,在國家推動雙語教育的同時,必須認真檢視提供良好
雙語基礎的英語教學。多年來英語的雙峰現象一直是台灣國中小面對
的大問題(王彩鸝,2016),而根據萬世鼎、曾芬蘭與宋曜廷(2010)
從測驗資料的分析中,說明台灣國中基測雙峰現象可能之成因,與學
生英語能力過大之差異有關。筆者認為若無法先解決英語教學規劃與
設計上所帶來學生英語能力落差過大之影響,雙語教育在台灣國中小
的推動勢必遭遇重大的阻礙。
肆、相輔相成的表裡:雙語教育基礎應為英語教學
正如本文前兩節的討論,雙語教育與英語教學是無法切割但又不
完全相同的實踐,難道雙語教育需要以英語教師為主力嗎?誰該進行
雙語教學?開宗明義必須澄清的第一點在於:雙語教育絕非要英文老
師去教不同學科,而是讓有意願的學科老師來教,透過教學過程建立
學生英語使用的環境。而以目前政策公布的內容,可以看到雙語教學
之師資:一為學科教師、另一為潘文忠部長宣示大量增聘之外籍英語
教師(以下簡稱外師)(教育部,2019;林志成,2020)。在討論學
科教師與外師在雙語教育的角色前,筆者需先指出在目前國中小之英
語教學現場,多數教師即是以雙語方式進行英語教學,國中小的英語
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