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弱勢教育政策方案評估與政策建議
P. 16

因子至少可以降低危險因子的影響力,並發展學生因應學習環境的韌性(Dyson,
                   Kerr & Raffo, 2012)。


                   伍、 學校在弱勢社區所扮演的角色


                        不論從先天與教養(nature versus nurture)或是由再製與解放(reproduction
                   versus  emancipation)的概念分析弱勢者教育扶助理念,教育研究者與實務工作

                   者皆無法自外於學校角色的省思。學校是否可以補償社會的不平等?亦或是學校
                   只能再製既有的社會結構?Cummings 與 Dyson(2007)將學校在社區重生過程

                   中所扮演的角色分為以下三種類型:社區資源型(community resourcing)、個人
                   資訊型(individual  information),及在地轉化型(contextual transformation),其

                   中,地方教育主管機關的傳統與政策、學校的地點及其人口組成,及首席教師的
                   視野與理解,是影響領導者選擇學校角色類型的主要因素。茲分述三種學校角色

                   類型如下:


                   一、社區資源型

                        此模型視學校為提供一系列設備與資源的場所,學校的角色是設法讓這些資

                   源可為社區所用,包括提供學校的場地、運動空間、資訊設備等,及提供專業管
                   道,如提供學生家教課程、輔導及課後活動。這意味著延長學校開放的時間,目

                   的是讓居民將學校視為人人皆可利用的公共設施。在這個模型中,學校亦被視為
                   對孩子和家庭都能提供容易可近的資源、專業的教職員提供指引與支持。這些支

                   持可以是積極主動,但多數的支持是針對緊急的問題所作的回應式支持。此類學
                   校的另一個面向是增加地區的吸引力,吸引家庭選擇在此居住,由此觀之,此類
                   型的學校可以增加社區的穩定性,促近學校所在地區的永續發展。


                   二、個人資訊型

                        學校的角色被視為提升學生的學業成就,以便使學生具備勞動市場所需的競

                   爭力。學校的焦點專注在強化學生的生命機會,而非改善學校所在地區的整體條
                   件,年輕人的生命可以透過教育產生轉變,脫離環繞在其四週的弱勢條件。學校

                   因此有至上義務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處裡學習的障礙,專心一致於校內事務。
                   這可能導致學校只有一些時間與精力參與被視為讓人分心的社區事務。倡言此模

                   型的人將學校視為免於社區受到負面影響,提供安全庇護的樂土。脫離對社區有
                   其負面影響,影響之一即是某些地區的人口減少,因為機會帶來移動。




                                                            15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