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後知不足,教而後持續精進

學生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因此,一直以來皆以學生的興趣、需要和 能力為考量,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著重於適性化教學,讓孩子透過體 驗學習,達到全人發展的目標,不因視覺障礙或任何其他障礙而受限, 也由於孩子的異質性高,學與教,始終是無限的迴圈及循環,因學生的 特性,發現自己的不足,以生為師,教學相長,持續充實自我及精進, 力求把握每一份難能可貴的緣份與付託。
而用「心」傾聽,透過陪伴體會孩子的需要,進而在孩子的需要下 提供協助,看似不慍不火,卻始終是最重要且深植內心的核心概念。心 心念念,有緣有幸同行一程,讓他們走出自己的路,陪伴之下,孩子終 究會聽見自己內在的聲音,而老師所做的是專注地看著,支持孩子去探 索,同時學到更多不同的事物與面向,孩子才更有機會長成自己想要的 樣子。一如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詩《論孩子》,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 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而教育可以變化人的氣質, 從學習中避免犯錯或避免重複錯誤,提昇自我並精進各項能力,完備自 我肯定等本質。
身為教育工作者,本良知與責任必須使自己精進,無論是教材教 法、班級經營,亦或關懷引導都須與時俱進,社會環境變遷快速,家庭 結構多元,如何協助學生健全發展、發揮潛能,並且設法提昇他們不斷 向上求進的意志,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必修的課題。基於上述的因素, 以下是我的具體方法: 
一、以學生為主體,多元的學習活動:尊重個別差異,鼓勵 學生發展優勢智能,激發孩子的潛能,引導進行體驗、省思與 實踐,並驗證與應用所知。「人各承不同之稟賦,其性格、 能力與環境各異,故充分發揮個人潛力就是成功」,尊重 學生多元的發展,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 協 助 學 生 改 變 與 思 考 的 人 格 養 成 與 品 德 教 育: 人 格教育的學習是一輩子的,提供足夠的探索與發展, 適時伸出援手協助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瞭解孩子身處的 環境,藉由關懷使孩子獲得更佳的轉變,讓孩子成為更好 的自己。
三、亦師亦友的師生互動與班級經營 : 提供孩子一個溫暖、正 向的學習環境, 期許每位學生都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學 習上教學相長,過程中重視言教與身教,利用各種機會對 學生循循善誘,同時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況及反應。
四、同理心與持續反思 : 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應盡的本份與職 責,除了精進、認真教學,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場省思自 己,適時的修正。
五、家長教育理念決定孩子未來發展 : 依家長特性,安排或運 用多元的方式,進行教育理念的溝通,例如:針對較少時 間參與的家長,把握家長到校接送學生的機會,進行親師 交流,了解學生在校及家中狀況,並做親職教育觀念的溝 通,或是利用聯絡簿提供書面資料,如:親職短文,提供有 關親職教育的問與答,時常進行電話訪談及家庭訪問,將 孩子的正向表現隨時提供給家長,提升參與度。
在十九年的特殊教育歲月中,希望與失望同時存在,但始終相 信,人生所有的經歷都有其意義。輔導孩子的過程中,看見孩子的 「能」,而非「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可以接受挑戰,且充滿價值,是教育始終如一的信念與初心。
例如 : 宛臻便是其中一位,初入台中啟明,家長明白表示,只會讓 宛臻唸完高中,而宛臻雖因腦瘤造成視覺障礙,但極其熱愛美術,訪談 中得知三歲腦瘤後,進入資源班接觸到美勞,非常喜歡手作,高中時常 送親手製作的手工書及卡片給我,於是當我發現臺中市承辦全國花燈競 賽,腦中晃過宛臻的身影,也不管自己是學理工的,就毅然決然鼓勵宛 臻參加,並擔任指導老師,一同討論及引導收集資料製作,沒想到最後 榮獲高中職自由創作組全國第三名。因為孩子各項能力的提升並有精彩 的展現,讓原本不支持宛臻繼續升學的父親,也轉而鼓勵並支持她,後 來進入南華大學就讀。教宗若望•保羅說 : 「就算在最艱難、最困苦的時 刻,人生仍然是有價值的,只要有愛。」
被需要是幸福的,通過孩子我明白,我是一個富有的人。我深信當 專注地看著孩子身上的微光,那忽暗忽明的光點,總會因為專注凝視, 逐漸耀眼閃爍,熠熠生輝。德蕾莎修女說:「每一個來到你面前的人, 總要讓他離去的時候,變得更好、更快樂。」,我是一名化工背景的特 教老師,慶幸擁有如此與眾不同的斜槓人生,我覺得自己既幸運又幸福, 感謝每一位來到我身邊的孩子,也期望孩子們畢業時,變得更好、更快 樂。